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词语】:洒扫应对进退
【释义】:是指做打扫等家务、知晓迎送客人的礼节。
【出处】:《论抄语·子张》:“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百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度
子游说:“子夏的学生,做些打扫和迎送客人的事情是可以的,但这些不过是末节小事,根本的东西却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
洒水应对:洒水扫复地,酬答宾客。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释义:这是古代的童子教育的内容,或者说相当于现在小学生的教育内容,朱熹说:“小学是教以事,大学是教以礼。”意思是说小孩子要制教他洒水扫地和待人接物这些事情,长大了就教他为什么要那样做的道理。
洒扫应对教育,即扫水扫地这些日常家务的劳动教育和待人接物的处世教育。
出处:《论语子张》:“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未也。”
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zd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此句出自 论语·子张 是一篇子游子夏关于“教学”的辩论原文: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知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道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解释:孔子弟子子游说:“子夏的门人弟子,在洒水扫地、应对宾客、进退礼仪方面,可以说是不错了,不过这就像树枝一样。如果这样的树枝没有树根,会怎么样呢?”他的师兄子夏听说这件事后说:“唉!言游说的不对啊专。君子之道,究竟应该先传其中的哪一方面?哪一方面能因为厌倦而不传呢?用花草树木打个比方来说,有种类的不同(却都有根有梢,而且根梢都是贯通在一起的)。君子之道,怎么能随意加减呢?能够有始有终,大属概只有圣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