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子卿足下:
子卿足下:
你努力发扬美德,在政治清明的时候建立功名,美好的名声传遍四方,真是太好了,太好了。我远远地寄身外国,这是古人感到悲哀的事。我常远望故人,能不叫人依恋!从前蒙你不弃,从远方给我回信,尽力安慰我、教诲我,比对待骨肉亲人还要好,我李陵虽说无才,难道能不感慨!
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
自从投降匈奴,直到今天,身处穷困之中,独自坐着,忧愁痛苦,一天到晚没有什么好看的,只见到外族的人,穿着皮制臂套、住着毡帐来抵御风雨,吃着带臊味的肉、喝着乳浆,来充饥解渴,抬眼想说说笑笑,谁能和我共同欢乐?边地冰层发黑,土地冻裂得十分厉害,只听见使人悲哀的北风发出萧条的声响。寒秋九月,塞外草枯,夜里睡不着觉,侧耳远听,胡笳相互响着,牧马悲叫,长吟悲啸,野兽成群,边地各种声音四处响起,早晨坐着听到这些声音,不知不觉眼泪都流出来了。唉呀子卿!我李陵的心难道与众不同,能够不伤心吗?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韝毳幕以御风雨,膻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茄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呼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我和你分别以后,更加觉得无聊,想到上有我的母亲,到了老年被诛,妻子儿女没有罪过,也都被当作坏人杀了;我自己辜负了国家的恩惠,为世上的人所哀怜。你回国得到荣耀,我留在匈奴遭到耻辱,这是命呀,叫人怎么办啊!我生于奉行礼义的国家,来到愚味无知的地方,背弃了君王、父母的恩情,长期生活在蛮夷国内,真叫人伤心啊!使先父的儿子,变成戎狄一族的人,这也是我自己伤心的事!我功大罪小,不能得到汉朝君主的正确理解,辜负了我李陵一片诚挚的心意,每当想到这些,便忽然忘记了自己还活着。我不难剖出心来表明自己的纯洁,割掉脑袋来表明我的心志,但国家已对我断了恩情,我杀身也没有益处,恰恰只足以增添耻辱。所以常常因忍辱而挽臂愤慨,但又苟且活着。身边的人,见我这样,就用不能入耳的欢乐曲调来劝慰、勉励我。异地的乐曲,只能叫人听了伤心,增加忧伤罢了。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于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
唉呀子卿!人们相互了解,可贵的是彼此知心。上次信写得仓猝,未能把我心中的话说尽,所以现在再简略地谈一谈。以前先帝拨给我步兵五千,出征远国,五位将军因故误了会合的时间,我独自遭遇敌军和他们作战。我带了行军万里的军粮,率领徒步前进的军队,出征到汉朝以外的地方,进入强大的匈奴的领地。靠着五千士兵,对抗十万敌军,指挥疲乏的兵士,抵挡着刚上笼头的战骑,可是还斩将夺旗,追逐逃亡的败兵,就象扫除尘土一样把他们消灭得无影无踪,杀了他们勇猛的主帅。我们全军战士都视死如归。我李陵不才,很少担当重大的任务,以为这时自己的功劳不可比拟。匈奴打了败仗以后,举国动员,另外挑选精兵,强大的部队人数超过十万,单于亲自临阵督战,指挥部队包围我军。敌我双方,力量已经不能相比,我们步兵和匈奴骑兵的势力,又相差极大。我们疲劳的士兵再次作战,一个当一千人用,仍然是互相搀扶着,或者用战车装着受重伤的战士,争先恐后地拚命战斗。战死的、受伤的积满原野,剩下的不满百人,而且都是身染疾病,连兵器都扛不动。可是我振臂一呼,受伤的、有病的都振作起来了,挥刀向敌人砍去,使匈奴骑兵奔亡逃跑。我们的士兵武器和箭都没有了,人们手无尺铁,连头盔都掉了还奋力呼叫,争着冲到前面去。在这个时候,天地为我震怒,战士为我吞下血泪。单于认为不能俘虏我,便想收兵回去,可是贼臣却把我军的底细告诉了他,他便又来攻击,所以我不免作了俘虏。从前高皇帝率领三十万士兵,被匈奴围困在乎城,那时,汉军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可是还七天无法进餐,最后才幸免于难,何况我处于这样的境遇中,哪能轻易地脱难呢?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故陵不免耳。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
然而汉朝办事酌人却议论纷纷,随随便便地责怪我没有死掉。我没有死,是有罪的,但子卿看我李陵,难道是一个苟且偷生的人和一个怕死鬼吗?哪有背弃君主父母、抛弃妻子儿女,却反认为这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呢?我没有死掉,是准备有所作为的。本来打算象我在上次信中说的那样,是想寻找机会,报答君主的恩德呀。我确实认为白白死掉不如建立节操,毁灭声名不如用行动报答恩德。从前范蠡没有为在会稽蒙受亡国的耻辱而死去,曹沫不因为蒙受三次打败仗的耻辱而死去,最后他们终于分别替勾践报了仇,替鲁国雪了耻。我心中深切仰慕的正是这些举动。哪里料到壮志未立,可怨恨已经产生了,计划未能实现,可骨肉亲属却已被杀了,这便是我为什么仰望苍天用手击心而流血流泪的原因。
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说:“汉朝对待功臣的恩情不薄。”你是汉朝的臣子,怎么能不这样说呢?从前萧何、樊哙被拘禁,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晁错被腰斩东市,周勃、魏其侯被定罪。其他辅佐的臣子、立功的人士,如贾谊、周亚夫一类人,都真正是天下闻名的人才,他们具有为将为相的本领,却受到小人的谗害,同样遭到灾祸、受到侮辱。终于使他们怀抱才能,被人诽谤,有本领而不能施展,他们两位的死去,谁不为他们感到痛心呢!我的祖父将军李广,功劳谋略胜过天地间的一切人,忠义勇敢在三军中数第一,只是不合贵臣的意,就自刎在远国以外,这是珈臣义土们扛着戟长声叹息的事啊。怎么能说汉朝廷对待功臣的恩情不薄呢!况且从前你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分,出使到拥有兵车万乘的匈奴,碰上一个不好的机会,以至于你伏剑自刎也不顾惜,展转流离,茹苦含辛,差一点死在北方的荒原上。壮年时奉命出使匈奴,头发白了才回到汉地,年老的母亲死了,年轻的妻子改了嫁,这是天下很少听说、而现在没有的事。那些蛮貊民族的人,尚且还赞美你的节操,何况做为统治天下的君主呢?我以为你该享受分封土地的待遇,得到封侯的奖赏。但听说你回国后,赐给你的钱不过二百万,官位不过是典属国,没有用一尺封地来报答你的劳苦。可是那些妨害他人建立功业、施展才能的臣子都被封为万户侯,皇亲国戚以及那一班贪婪谄媚的人都在朝廷担任高官。你的待遇尚且是这样,我还有什么指望呢!汉朝对我没有死去给予沉重的处罚,对你的守节给予很少的奖赏,想使在远方听到这些消息的臣子,见到这种势头而来归顺汉朝,这实在是难啊!所以我每当想到这些,便不后悔了。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韩、彭葅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土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我虽然辜负了汉朝的恩情,汉朝对我也丧失了恩德。前人有这样的话:“虽然忠心不是很强烈,却把死去看得象回家一样。”我果真能安然就义,可是君主又哪能怀念我呢?男子汉活着不能成名,死了就埋葬在蛮夷之乡。谁又能弯腰叩头,回来面对着宫殿北面的门楼,让那些办理文书的官吏搬弄笔墨呢?希望你不要再盼望我回汉朝了。
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唉呀子卿!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我们相离万里,人已经隔绝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3了,路也不通了,我活着成为另一世界的人,死了成为他方的鬼,永远和你生离死别了啊。希望你告诉我往日的朋友们,努力为圣明的君王服务。你的儿子很好,不要挂念,你要珍爱自己。当北风吹动时,望你再给我写信来。李陵叩头。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译文:
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老母在家中亡故,妻子也改嫁离去。这是天下很少听到的,古今所没有的遭遇。
异族未开化的人,尚且还称赞您的节气,何况是天下的君主呢?我认为您应当享受封领地、赏千乘的诸侯待遇。可是,听说您回国后,赏赐不过二百万,封官不过典属国之职,并没有一尺土的封赏,来奖励您多年来对国家的效忠。
而那些排斥功臣、扼杀人才的朝臣,都成了万户侯。皇亲国戚或奉迎拍马之流,都成了朝廷政权的主宰。您尚且如此,我还有什么希望呢?像这样,汉朝因为我未能死节而施以严厉的惩罚,您坚贞守节又只给予微薄的奖赏,要想叫远方的臣民急切地投奔效命。
这实在是难以办到的,所以我常常想到这事却不觉得后悔。我虽然辜负了汉朝的恩情,汉朝也亏对了我的功德。前人说过这样的话:“即使忠诚之心不被世人遍知,也能做到视死如归。”但如果我能够安心死节,皇上难道就能对我有眷顾之情吗?
男子汉活着不能成就英名,死了就让他埋葬在异族之中吧,谁还能再弯腰下拜,回到汉廷。听凭那帮刀笔吏舞文弄墨、随意发落呢?希望您不必再盼着我归汉了。唉,子卿!还有什么话可说?相隔万里之遥,人的身份不同,人生道路也迥然相异。
活着时是另一世间的人,死后便成了异国鬼魂。我和您永诀,生死都不得相见了。请代向老朋友们致意,希望他们勉力事奉圣明的君主。您的公子很好,不要挂念。愿您努力自爱,更盼您时常依托北风的方便不断给我来信。李陵顿首。
《答苏武书》是西汉军事家、诗人、文学家李陵写给苏武的一封书信。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苏武替汉帝召李陵归汉,此文就是李陵收到苏武信后写的一封回信。
扩展资料:
背景:
前99年(天汉二年),李广利率军伐匈奴右贤王,汉武帝召李陵负责辎重。李陵请求自率一军,武帝不予增兵,只令路博德为其后援,而路博德按兵不动,致使李陵带着步卒五千,深入匈奴,面对数十倍于己方的敌军。
苦战之后,又逢管敢叛逃,暴露了李陵兵少无援的军情,单于于是集中兵力围攻,李陵兵尽粮绝,北面受虏。降匈奴后,曾与被匈奴扣留的苏武数次相见。前81年(始元六年),苏武得归,修书劝李陵归汉,李陵以此书作答。
李陵介绍: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华夏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西汉名将,匈奴名将,飞将军李广长孙,李当户的遗腹子。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天汉二年(前99年)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
前99年10月,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11月,为主帅李广利分兵遇到匈奴单于8万骑兵作战,连战8天8夜,战败被围,投降匈奴。由于汉武帝误听信李陵替匈奴练兵的讹传,汉朝夷其三族,母弟妻子皆被诛杀,致使李陵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
后来单于把公主嫁给李陵,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4被且鞮侯单于封为坚昆国王,做了右校王。前89年,与远征匈奴为主将李广利分兵的商秋成带领的三万汉军打过一仗。而主将李广利孤兵深入,导致7万人马有去无回,汉朝再无人马远征匈奴。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
汉匈和亲,李陵少时同僚霍光、上官桀当政,派人劝李陵回国,李陵"恐再辱",拒绝回大汉,遂于前74年老死匈奴。他的传奇经历使他成为后世文艺作品塑造的对象及原型。
四海为家 [ sì hǎ百i wéi jiā ]
释义
原指帝王占有全国。 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度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出 处
《汉书·高帝记》知:“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道
近义词
到处为家 居无定所 东奔西走 浪迹天涯 无家可归专 远走高飞 断梗飘萍 浪迹江湖
反义词
归去来兮 安居属乐业 安身立命 落叶归根 安土重迁
答苏武书
两汉:李陵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韝毳幕,以御风雨;羶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辙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韩彭葅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译文
子卿足下:
您辛勤地宣扬美德,在太平盛世当官,美名流传于四方,真是值得庆幸啊!我流落在远方异国,这是前人所感悲痛的。遥望南方,怀念故人,怎能不满含深情?以前承蒙您不弃,从远处赐给我回音,殷勤地安慰、教诲,超过了骨肉之情。我虽然愚钝,又怎能不感慨万端?
我从投降以来,身处艰难困境,一人独坐,愁闷苦恼。整天看不见别的,只见到些异族之人。我戴不惯皮袖套,住不惯毡幕,也只能靠它们来抵御风雨;吃不惯腥羶的肉,喝不惯乳浆,也只能用它们来充饥解渴。眼看四周,有谁能一起谈笑欢乐呢?胡地结着厚厚的坚冰,边塞上的土被冻得裂开,只听见悲惨凄凉的风声。深秋九月,塞外草木凋零,夜晚不能入睡,侧耳倾听,胡笳声此起彼伏,牧马悲哀地嘶叫,乐曲声和嘶鸣声相混,在边塞的四面响起。清晨坐起来听着这些声音,不知不觉地流下泪水。唉,子卿,我难道是铁石心肠,能不悲伤?
同您分别以后,更加无聊。上念老母,在垂暮之年还被杀戮;妻子、儿女们是无罪的,也一起惨遭杀害。我自己辜负了国家之恩,被世人所悲怜。您回国后享受荣誉,我留此地蒙受羞辱。这是命中注定,有什么办法?我出身于讲究礼义的国家,却进入对礼义茫然无知的社会。背弃了国君和双亲的恩德,终身居住在蛮夷的区域,真是伤心极了!让先父的后代,变成了戎狄的族人,自己怎能不感到悲痛。我在与匈奴作战中功大罪小,却没有受到公正的评价,辜负了我微小的诚意,每当想到这里,恍惚之中仿佛失去了对生存的留恋。我不难刺心来表白自己,自刎来显示志向,但国家对我已经恩断义绝,自杀毫无益处,只会增加羞辱。因此常常愤慨地忍受侮辱,就又苟且地活在世上。周围的人,见我这样,用不中听的话来劝告勉励,可是,异国的快乐,只能令人悲伤,增加忧愁罢了。
唉,子卿!人们的相互了解,贵在相互知心。前一封信匆忙写成,没有能够充分表达我的心情,所以再作简略叙述。
从前先帝授予我步兵五千,出征远方。五员将领迷失道路,我单独与匈奴军遭遇作战,携带着供征战万里的粮草,率领着徒步行军的部队;出了国境之外,进入强胡的疆土;以五千士兵,对付十万敌军;指挥疲敝不堪的队伍,抵挡养精蓄锐的马队。但是,依然斩敌将,拔敌旗,追逐败逃之敌。在肃清残敌时,斩杀其骁勇将领,使我全军将士,都能视死如归。我没有什么能耐,很少担当重任,内心暗以为,此时的战功,是其他情况下所难以相比的了。匈奴兵败后,全国军事动员,又挑选出十万多精兵。单于亲临阵前,指挥对我军的合围。我军与敌军的形势已不相称,步兵与马队的力量更加悬殊。疲兵再战,一人要敌千人,但仍然带伤忍痛,奋勇争先。阵亡与受伤的士兵遍地都是,身边剩下的不满百人,而且都伤痕累累,无法持稳兵器。但是,我只要振臂一呼,重伤和轻伤的士兵都一跃而起,拿起兵器杀向敌人,迫使敌骑逃奔。兵器耗尽,箭也射完,手无寸铁,还是光着头高呼杀敌,争着冲上前去。在这时刻,天地好像为我震怒,战士感奋地为我饮泣。单于认为不可能再俘获我,便打算引军班师,不料叛逃的邪臣管敢出卖军情,于是使得单于重新对我作战,而我终于未能免于失败。
以前高皇帝率领三十万大军,被匈奴围困在平城。那时,军中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而还是七天断粮,只不过勉强脱身而已。何况像我这样的人,难道就容易有所作为吗?而当权者却议论纷纷,一味怨责我未能以死殉国。不过我未以死殉国,确是罪过;但您看我难道是贪生怕死的小人吗?又哪里会有背离君亲、抛弃妻儿却反而以为对自己有利的人?既然如此,那么,我之所以不死,是因为想有所作为。本来是想如前一封信上所说的那样,要向皇上报恩啊。实在因为徒然死去不如树立名节,身死名灭不如报答恩德。前代范蠡不因会稽山投降之耻而殉国,曹沫不因三战三败之辱而自杀,终于,范蠡为越王勾践报了仇,曹沫为鲁国雪了耻。我一点赤诚心意,就是暗自景仰他们的作为。哪里料到志向没有实现,怨责之声已四起;计划尚未实行,亲人作刀下之鬼,这就是我面对苍天椎心泣血的原因啊!
您又说道:“汉朝给功臣的待遇并不菲薄。”您是汉朝之臣,怎能不说这种话?可是,以前萧何、樊哙被拘捕囚禁,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晁错被杀,周勃、魏其侯被判罪处刑。其余辅助汉室立下功劳的人士,如贾谊、周亚夫等人,都确实是当时杰出的人才,具备担任将相的能力,却遭受小人的诽谤,他们都受迫害、屈辱,其事业也告失败。最终使有才之人遭到诋毁,才能无法施展。他们二人的遭遇,谁不为之痛心呢?我已故的祖父李广,身任将军,其功绩略谋盖天地,忠义勇气冠于全军,只是因为不屑迎合当朝权贵的心意,结果在边远的疆场自杀身亡。这就是功臣义士手持兵刃叹息不止的原因。怎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63么能说待遇“不薄”呢?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老母在家中亡故,妻子也改嫁离去。这是天下很少听到的,古今所没有的遭遇。异族未开化的人,尚且还称赞您的节气,何况是天下的君主呢?我认为您应当享受封领地、赏千乘的诸侯待遇。可是,听说您回国后,赏赐不过二百万,封官不过典属国之职,并没有一尺土的封赏,来奖励您多年来对国家的效忠。而那些排斥功臣、扼杀人才的朝臣,都成了万户侯;皇亲国戚或奉迎拍马之流,都成了朝廷政权的主宰。您尚且如此,我还有什么希望呢?像这样,汉朝因为我未能死节而施以严厉的惩罚,您坚贞守节又只给予微薄的奖赏,要想叫远方的臣民急切地投奔效命,这实在是难以办到的,所以我常常想到这事却不觉得后悔。我虽然辜负了汉朝的恩情,汉朝也亏对了我的功德。前人说过这样的话:“即使忠诚之心不被世人遍知,也能做到视死如归。”但如果我能够安心死节,皇上难道就能对我有眷顾之情吗?男子汉活着不能成就英名,死了就让他埋葬在异族之中吧,谁还能再弯腰下拜,回到汉廷,听凭那帮刀笔吏舞文弄墨、随意发落呢?希望您不必再盼着我归汉了。
唉,子卿!还有什么话可说?相隔万里之遥,人的身份不同,人生道路也迥然相异。活着时是另一世间的人,死后便成了异国鬼魂。我和您永诀,生死都不得相见了。请代向老朋友们致意,希望他们勉力事奉圣明的君主。您的公子很好,不要挂念。愿您努力自爱,更盼您时常依托北风的方便不断给我来信。李陵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