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视之有度,用之有节 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出自《增广贤文》
原文: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视之有度,用之有节。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意思为:
只要不坑害他人,用合乎道德、合乎法律的方法去取得钱财,爱财没什么不可以;贞洁的女人即使爱色,也要符合礼节的才接受,人人都有爱美之心,女人爱色也是正常的。
扩展资料:
对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贞妇爱色,纳之以礼。“的理解:
当然,取之有道和纳之以礼的前提是要有生活的原则。对于那些“跟着感觉走”,甚至“过把瘾就死”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了。
面对激烈的竞争,弱肉强食,尔虞我诈,只要能达到目的,不择一切手段,还有什么仁道的原则可遵循呢?如果说有,那也是“盗亦有道”的原则——目的就是一切。
也可以说成是,君子虽然喜欢钱财,但是取舍之间是正路来的。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必然打上那个时代的印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65记。不少内容反映了封建伦理和道德观念,甚至带有明显的封建迷信、宿命论的色彩;有的内容以个人为中心,反映了当时及时下人们普遍存在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思想;
有的反映了在当时乃至当今社会制度下小市民阶层得过且过、畏缩苟安的心理和避祸厌世的消极人生哲学;有的在当时社会不失为对社会现象的正确反映,今天已失去了借鉴的意义;
还有一些内容含义比较模糊,或者只有片面的真理性,如果不做正确的理解,就会变成错误的东西。这些都是不符合时代精神的,我们要在阅读时采取批判的态度,明察扬弃,批判继承,吸取其有营养的成分,古为今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增广贤文
1、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论语》说:“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则民慎于言而谨于行。”一个君子说话必定有其道理,他们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不随随便便,每当有所行动,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谓不妄动,动必有道。
2、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
谣言止于智者,因此,君子常是非礼勿言,守口如瓶,不说空话,不讲不实在的话。但在该说的时候也必定会说,因为应说而不说,有失于人;不应说而说,则是失言。要做个君子,必须不失人也不失言。君子所言,都是有意义的话,慈悲的话,正义的话。所636f7079e799bee5baa6335以君子不徒用语言,说话必定有理。
3、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
古有名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君子相当爱惜自己的名誉,对于欲望有所节制,不会贪取妄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以苟且心态妄想获利,更不会落井下石,谋求私人利益,豪取强夺。一个君子假如有所求,一定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正义,必定是为民求利,代众生而求。
4、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如果是一个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他都会经过再三的考虑:这个行为会伤害到他人吗?这件事情会对别人不利吗?想清楚了,他才会有所行动。所以君子的行为必定合乎正道。就是要讲真实的语言,要起正直的念头,要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修正直的为。
扩展资料
古人认为修养高的人必定地位高,比如大宗里的人从小就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无论是礼仪、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着相对较高的素质和修养,听音乐听的是高雅音乐;而地位低的小人一般没条件接受最好的教育,只能听听浅显些的音乐甚至街头的流行音乐。这种教育素质和自身修养的差别,自然会影响到人的道德水准。
孔子君子论强调人的行为应当是发自于内心的自觉的行为。这种理论对于人格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但因此却忽视了“养”。
“教”是教人以知识与技能,使人懂得外在的行为规范;“养”则是培养人的内在精神,使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规范对人而言总是外在的,人们遵守行为规范不是出于内在的自觉,而是出于外在的强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君子
前面翻译的都不是人话:我们与别人聊天的时候,突然冒出这句:“贞洁的女人即使爱色,也要符合礼节的才接受”。
不是神经病是什么?应当翻译准确:
贞洁的女人即使爱美,也只接受那些符合礼节习俗的服饰装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