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根本原因: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战败,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占据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攻占四川。
在北方,曹操占据黄河流域,孙权占领长江中下游,刘备占领四川和长江中游的一部分。从地理条件说,蜀有剑阁、三峡之险,进可攻,退可守。吴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在经济上。再加吴蜀联合,攻虽不足,守则有余。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扩展资料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e68a847a686964616f338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 ,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
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
他以贾充为大都督 ,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
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先说曹操,曹操是治世能臣,乱世奸雄!再说三国鼎立,三国鼎立可以说赤壁战抄后诸葛亮一手策划的!大家都知道曹操败走华容道,去杀曹操的是关羽,其实大家都知道关羽重情袭义,关羽曾败降曹操时,曹操对关羽有蒽,关羽不会杀曹操!诸葛百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之所以排关羽去华容道堵杀曹操有以下原因:一,诸葛知道度曹操不能死,因为刘备此时不强大,如果曹操死了就没有厄制东吴的力量,那么刘备注定被东厄杀在摇篮里,二,曹操对关羽知有蒽,而关羽又重情,排关羽去时曾立下军令状,自我认为主要是让放曹操这只猛虎归山的人情让给关羽以还关羽欠道曹操的人情!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赤壁之战后,曹操率残部仓皇逃回北方,无力南来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并向岭南地区发展。刘备占据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攻占四川,也得到了休养生息的立足之地。所以赤壁之战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格局。公元20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建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也称王自,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三国时期,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复zhidao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就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三国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分裂时期,但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三国鼎立局面最终结束于西晋的统一。
永汉元年(189年),董卓控制了朝廷,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百吕布所杀,李傕、郭汜又控制了东汉王朝,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争及后来的相互攻伐中逐渐壮大实力,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人们平常总说赤壁之战度的结束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开始,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全面,赤壁之战回前,鲁肃入荆,诸葛亮入吴,促成了孙刘联盟的缔结,成功地打胜赤壁之战后,三股政治力量、军事力量的鼎足,应该说是形成了,但地域上的三足鼎立,却还要往后答推几年。之后,刘备得荆州,取蜀,与孙权重分荆州,取汉中,鼎之西足才算铸就,地域上的三足鼎立局面第一次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