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造句 > 三教合一是什么时候,三教合一是谁提出的,基督教什么-历史上三教合一是什么时候,是哪三教

三教合一是什么时候,三教合一是谁提出的,基督教什么-历史上三教合一是什么时候,是哪三教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三教合一是指佛教、道教、儒教三个教派的融和。

亲爱的朋友:一篇文章给你参考:
大合一运动的趋势(吴主光)
为 甚么我们这么紧张要为天主教的大合一运动作出我们的立场声明呢?因为我们观察过往十多年来,这大合一运动发展的速度是达到有以来最成功和最高速度的。有理由相信,这大合一运动亦会在可见的短期未来形成一个具有非常意义、应验末世预言的大组织。从圣经预言的角度看来,笔者相信很可能这就是「末世的大背道运动」。

自从1960年代灵恩运动渗入圣公会、信义会、长老会,以致天主教之后,灵恩运动摇身一变,变成促进「教会大合一运动」的主要力量(参《灵恩运动全 面研究》一书)。1960年之前,基督教新神学派总部「世界7a64e58685e5aeb9366基督协进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曾多次向天主教招手,盼望与天主教合一。虽然双方派代表谈判了许多年,也举行过许多次联合聚会,却因为大量基层信徒反对而未能成功。如今灵恩运动渗入了双方的基层,大大促成彼此之间的合一,视灵恩的现象为「同感一灵」。

虽然如此,到1980年代之前,福音派教会仍然置身于「教会大合一运动」之外,不受影响。可是、由于葛培理[1]和已故C.S. Lewis等人率先带动与天主教、新神学派教会和灵恩派教会接触[2],加上美国富乐神学院教会增长系教授Peter Wagner和副教授John Wimber向福音派推动「灵恩运动第三波」,极其广泛地影响福音派也加入这个「教会大合一运动」[3]。自此,我们亲眼看见从八零年代开始,普世众多福音派神学院和教会大量采用天主教的灵修神学、与天主教一同举行非常多联合大会和推动联合事工。发展到1994年和1998年,福音派举世最知名的二十几位领袖(差不多包括了我们所熟识、最有名望、最备受景仰的神学家和牧者在内),先后两次与天主教几十名代表签署了「福音派与天主教在一起声明」(“Evangelicals and Catholics Together”);也导致不少教会与天主教全面联合,发表全面合一的声明。其中最叫人感到叹息者,就是由马丁路德所创立,曾经发动「宗教改革运动」的信义宗教会,竟然也宣布全面与天主教联合(按:我们所谓「全面联合」,乃指信义会认为,既然与天主教方面谈妥了「因信称义」这个最主要教义,双方就全面解除向对方发出的咒诅,并且在属灵的事上可以全面相交)。本港信义宗教会(包括信义会、礼贤会、崇真会、巴色会等)亦于去年表态,表示支持总会的决定,与天主教联合。

根据一些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加入灵恩运动的教会已经有百份之七十五,接纳天主教的教会相信更多。可以说,今天绝大部份神学院和福音机构都分别在某一个程度上接纳了天主教[4]。例如「圣经公会」、「学园传道会」、「美国释囚团契」、「美国福音派联会」、许多属灵书籍出版社、许多神学院、「守诺者大会」(Promise Keeper)、「Bible Answer Men」、「Focus on the Family」等等。

而且打从天主教看见灵恩运动渗入了天主教,形成最庞大的合一运动之后,天主教立即在1963-1968年举行了著名的「第二次梵蒂岗会议」(Second Council of Vatican),一方面强烈地表示要与基督教各大宗派进行合一,甚至不惜尽量迁就[5]基督教,与各派签订联合声明。另一方面又与世上所有异教联合,并且在会议中通过议决案,认为不论任何宗教人士,只要行善就可以得救(参《罗马天主教的福音》[6]第125页)。教皇约翰廿三在「梵蒂岗第二次会议」开始不久就宣布说:「天主教教会认定自己有责任推动全球合一……,包括那些不在同一个羊圈的也在内。」自此、教皇不断与各宗教的代表接触。1986年更邀请了世上一百六十个宗教代表出席合一会议;到1996年10月,更举行了一个为期四天的「宗教合一会议」。与会者,有四百多位来自世界各国不同宗教的代表,他们开了28次圆桌会议,70次祈祷会;还邀请了联合国的秘书长等人参加。大会宣布说:「今后我们中间不再有任何『圣战』,因为只有和平才是神圣的,神的名字就是和平.但愿宗教不再挑启任何仇恨。」

天主教这样表示不惜一切要推动「宗教大合一运动」,不少神的仆人早就指出,天主教其实是想要做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大阿哥」。事实上,去年3月世界信义宗团契的秘书长Ishmael Noko就呼吁说:「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今天教皇已经成为一位世界性属灵领袖之一……。目前教会大合一运动十分需要基督徒支持教皇代表全世界所有教会公开讲话。」[7]从末世预言的角度来想,不少神仆早就指出,天主教这些所谓改变,其实是因为教皇看准欧洲联盟快要成功,将来他们选出一位「总统」之时,就会像美国一样富强,欧盟会变为United States of Europe,与美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相似。有学者指出,末世时美国不会像一些学者所说会消失或衰退,反而与欧洲结合成为尼布甲尼撒王异梦中「大像」的「两条腿」)。所以天主教教皇要部署好与欧盟总统重组「神圣罗马帝国」[8]。等到「神圣罗马帝国」重组成功,「敌基督」就要出现,世上所有反对他的圣徒就要被他屠杀,主耶稣基督回来的日子就指日可待了。

大家要明白,「敌基督」又名「假基督」,极可能是一位统治欧洲的政治人物。他十分需要「假先知」的支持,不然,单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迷惑普天下的人的。不少研究末世论的学者都指出,天主教就是启示录十七章所形容骑住「那兽」(假基督)的「大淫丅妇」[9],教皇就是与「假基督」合作的「假先知」。笔者认为圣经预言是十分清楚的,只恨天主教的末世论在近代普遍地渗透了基督教各大神学院,而且渐渐成为主流神学思想。而这些神学思想是不相信以色列复国,对末世将会有「假基督」与「假先知」起来迷惑普天下的人这一类的预言,采取不相信,或异常低调和怀疑的态度。因此,今天在基督徒中,肯这样儆醒的人不多。

亲爱的弟兄姊妹,这就是我们这么紧张和心急的原因了。要知道,这是非同少可的事,是我们人人都应该准备好,随时为主殉道的事。虽然我们知道,普天之下绝大部份教会和传道人都会越来越支持天主教带动的「教会大合一运动」,我们也会越走越孤单,越走越被人排斥,甚至将来我们很可能也会被他们屠杀,而屠杀我们的人还以为自己是为事奉神的缘故。所以,我向全教会呼吁,要同心站稳我们的立场,不要动摇。也许我们中间有人不太同意我某方面的见解,但是大敌当前,请不要随便说反面的话。「定天主教为异端」和「疏远凡与天主教联合的教会和传道人」,这两点是我们长老会议全体一致通过的立场。如果笔者的解释,和附注的数据,有任何人不明白,欢迎向本人咨询。倘若本文有资料错漏之处,也欢迎指正,务求使我们对抗天主教的立场清晰,为神的国度在黑暗时代中,作光明的见证。

笔者明白,我们如此公开表明我们的立场,势必引来本教会与其它教会或福音机构相交越来越多的不便,也必会使每一位肢体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但是,为主走窄路要付代价,这是必然的,是必须的。只要我们向主忠心,等到见主面的时候,我们就被称为「良善忠心」的仆人了。反之,如果今天我们也在某一个程度上与天主教妥协,或联合,我们就成了「大淫妇」的「淫女儿」(启17:5),结局将会与「大淫妇」一同灭亡(启18:4)。

[5]天主教近代对基督教作出不少的「迁就」,这就是不少人士声称,天主教已经「改变了许多,不再是中世纪时代以杀人暴力来排除异己的天主教了。」 其实天主教这些「迁就」,不过是想要吞并基督教的「鱼饵」而已。因为推动大合一运动的「梵蒂岗第二次会议」,一开始就再次肯定(confirm)「天特会 议」(Council of Trent 1545-1563A.D.)为要对付马丁路得的改革运动,而对基督教信仰所发出的一百多条咒诅,并且该会议向基督教呼吁合一的口号是「盼望分离的弟兄归 回」,意思是「回到母会的怀抱」。根据《罗马天主教的福音》一书的作者指出(他与五十名离开了天主教的神父和修女合力组成一个福音机构,名为“Good News for Catholics”,专门向天主教徒传福音,领他们离开天主教):天主教不但没有改好,反而变得更坏(请参考《罗马天主教的福音》一书)。我们认为,天 主教一天不正式公开地承认他们在教义上有错误,在任何联合声明上的字句都只不过是「各人的解释和定义不同」之类的诡诈手段而已。但是,天主教长久以来认 定,只有他们才拥有「无误训诲权柄」(Magisterium),因为他们认为教皇是基督的代表,是永远不可能有错误的,所以这种信念逼使他们永远无法放 弃异端思想。

[6]吴主光弟兄已致送各堂和各长老传道人各一本。请向传道人咨询。

[7]参《整全报》第二期「世界之窗」的报导。

[8]「神圣罗马帝国」:自从古罗马帝国因为将国土分封给诸王的缘故,不知不觉地从历史中消失了。因此后来天主教教皇建议欧洲列国选举一位权力最大 的王帝,与他组成「神圣罗马帝国」,共同统治整个欧洲。有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王帝支持,天主教教皇就可以组成十字军,不但与回教徒作战,想要夺回耶路撒 冷的统治权,也可以征服欧洲任何不服天主教教皇领导的任何国家。因此,教皇在「神圣罗马帝国」的荫庇下,使欧洲落在一千年黑暗时期里,杀害以千万计不同天 主教信仰的基督徒和异教徒。可是,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革命和因之而生的三十年宗教争战,逼使欧洲的「神圣罗马帝国体系」解散,使天主教陷入有史以来最低的 低潮中,失去意大利大半领土,失去欧洲一半国家的支持,失去了领导全世界的地位,信徒和神职人员大量流失,经济陷入最大的困境。天主教教皇明白,除非重得 在政治和宗教上影响整个欧洲的领导权,否则,永远不可能有复兴的一天。试看看: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天主教教皇以为希特拉领导的纳粹党会有可能成功征 服整个欧洲,就不惜支持希特拉屠杀犹太人和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点早就由已经公开了的纳粹党档案文件证实,绝对不能否定),以为可以与希持拉重组「神 圣罗马帝国」。然而,希特拉失败了,天主教的丑态就被暴露出来。所以,现今教皇想要与欧盟即将选举出来的总统重组「神圣罗马帝国」,他不得不广泛地作出 「道歉」:向犹太人道歉、向回教徒道歉、向中国道歉、为许多神父和主教的淫行道歉、公开表示接纳「创造进化论」等等。这种种的道歉早就被不少人士指出,教 皇并不是承认天主教教义有误,或教皇自己有误,而是将全部责任推在「一些不肯遵守天主教训的天主教徒」身上。如今天主教教皇用尽各样方法拉拢基督教各大 派、世上所有宗教,和无信仰却支持世界和平的人士,笔者认为他的目的是让他有足够的「筹码」与即将选举出来的「欧盟总统」谈判,共同组成「神圣罗马帝 国」,藉以统治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所有宗教。我们从圣经预言知道,如果「神圣罗马帝国」一旦组成,那就是启示录所预言「七头十角兽」中受了死伤却被医好 的「头」。圣经指出,那时「全地的人都希奇跟从那兽。又拜那龙,因为它将自己的权柄给了那兽。也拜兽说:『谁能比这兽,谁能与它交战呢?』」(启13:3 -4)这兽要与圣徒争战,并且得胜。被屠杀的圣徒数以百万计。研究末世预言的人都明白,那兽就是「敌基督」。

[9]请参考Dave Hunt 着的A Woman Rides the Beast一书。另本教会曾将此书中的一章译成中文,刊于《平安月报》中,文章的题目是「七山城」,因为启示录形容那大淫妇所坐的「七个头」也是「七座 山」,而普天之下,再没有任何一个宗教的总部像梵蒂岗一样,刚刚好座落在七座山上。
三教合一三教合一是指佛教、道教、儒教三个教派的融和。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三教的分合是贯穿近二千年中国思想文化史中一股重要的流,对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的变迁产生巨大影响。对于此种现象,学者多以三教合一统而论之。然而,从三教并立到三教合一,则有一个过程。元明间“三教合一”一词的出现可以说是三教间关系已经具有内质的演变。
目录

历史发展
三教合一建筑
青龙洞古建筑群中卫高庙
释道儒 禅武医历史发展
三教合一建筑
青龙洞古建筑群中卫高庙
释道儒 禅武医
展开 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今将这种演变分阶段具说之,希方家指正。   (一)   “三教”,指的是儒、道、释三家。三教概念的发展,可以分几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阶段,唐宋是一个阶段,元明清是一个阶段。最初的阶段里,虽然有三教的连称,不过彼此是独立的,当然相互间都有影响,儒、道、佛三者之所以相提并论,则是偏重于它们社会功能的互补。中间的阶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主要在于彼此内在意识上的流通融合,逐步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就其主流而言,依然各树一帜。只有最后的阶段才出现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其中,第二阶段是在继续第一阶段三教功能互补的基础上更添新内容,第三阶段亦是在前二个阶段的底子上再演化出来“三教合一”的新成份,这也反映了三教合流的趋势越来越大。
三教合一代表
三教在社会上的客观存在是三教概念出现的基础,不过三教概念的提出却是社会意识发展变化的结果。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形成是在两汉之间,虽然“佛教传来以后的中国宗教史,是儒、道、佛三教的交涉史”,但三教概念的出现和被社会所广泛接受,却是在魏晋南北朝时率先由佛教表现出来的,三国之前人们的论著中是没有“三教”一词的。《广弘明集》卷一载有《吴主孙权论述佛道三宗》一文,同时提及儒、道、释三家。以及“牟子作《理惑论》,论儒佛思想之一致;道安以《老子》语解《般若经》;这些可以说是三教一致的最初意见”。以后“暨梁武之世,三教连衡”,三教一词出现在文献上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了。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和佛教作为强大的社会存在已经无可置疑。时人于佛儒、佛道、儒道之间的互补共通之处,分别有很多的建议论述,尤其是“南朝人士偏于谈理,故常见三教调和之说”。如孙绰在《喻道论》中云:“周孔救极弊,佛教明其本耳,共为首尾,其致不殊”。明僧绍则认为“佛开三世,故圆应无穷;老止生形,则教极浇淳”,所以“周孔老庄诚帝王之师”而“释迦发穷源之真唱,以明神道主所通”。王治心先生就张融、顾欢等人“道同器殊”思想阐述道:“在形而上方面的道,本来是一;惟在形而下的器方面,方有释教道教之分。……这些都是六朝三教同源的意见,这种意见,影响于后世亦非常之大”。此外,作为体现此类理念的人物在当时也大量出现,著名的如道士陶弘景既著“《孝经》、《论语》集注”,又“诣鄮县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还如沙门昙度“善三藏及《春秋》、《庄》、《老》、《易》。宋世祖、太宗并加钦赏”等等,当时诸如此类的人物是很多的。存在决定意识,“这种情况的产生,是由于三教所依附的社会基础和所发挥的社会作用是相同或一致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就出现了“三教”的概念。   在这一时期,由于一些帝王的崇佛,以及佛教作为一种新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生气和丰富内涵,使佛教成了三教的中心。梁武帝在其《述三教诗》中说他自己“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犹月映众星”,最后达到“至理归无生”的认识,非常形象地突出了佛教盖过其它二教的吸引力。这可以说是该时期三教关系的一个特点。   至隋唐两宋,不仅三教鼎立的局面达到了一个高潮,三教理念的交流也空前频繁。陈寅恪先生谓:“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北周卫元嵩撰齐三教论七卷。见旧唐书肆柒经籍志下)至李唐之世,遂成固定之制度”。当时,三教之间关系成了政治上的一个热门话题,隋唐宋诸朝间屡屡举行的三教辩论大会,虽然表面上呈现了三家之间的区别与矛盾,但客观上却为三教的思想交流和融合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并反映了社会政治对整合三家的需要。如唐“贞元十二年四月,德宗诞日,御麟德殿,召给事中徐岱、兵部郎中赵需、礼部郎中许孟容与渠牟及道士万参成、沙门谭延等十二人,讲论儒、道、释三教”。三教在唐宋时频频进行的廷争,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陈述与辩论,结果却有了更多共同使用的词汇、概念和思维表达方式,若“借儒者之言,以文佛老之说,学者利其简便”,客观上使三教在内质上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与认同。如从唐代起开始风行中国佛教界的禅宗“是一个典型的儒、释、道三教结合的派别”。甚至从唐时起“中医药学是儒、道、佛的一种共同语言和联系纽带”。冻国栋先生也通过对《唐崔暟墓志》等史料的考释,认为:“儒、释、道兼习乃是隋唐时代士人及其家族的普遍趋向”。同时,“中唐以后,天子生日举行有关三教的传统性活动──三教讨论”,致使“中唐产生了三教一致的思想”。不过由于这些辩论的主题方向往往是在儒家经世致用的框架下展开的,目的是为了皇朝的“鼎祚克昌”和“天下大定”,故三教连称在唐代,虽然亦将三教置于相同的地位,但此时三教内的重心,已由佛教转入到儒家,因为“南朝的梁陈,北朝的齐隋都极力提倡佛教。唐代思反其道,便极力提倡儒家经世之术”,并作为组织上述三教辩论的出发点。思想上的融会贯通必定会见诸于作为思想载体的语言,唐时三教之称也在史书上频繁出现,达到了高峰。如在《旧唐书》中,“三教”一词共出现24次,比除了《新唐书》之外的其它二十二史中此词所出现的次数加起来的总和还多。可谓彼时之三教连称,系时风所趋,深入人心。武则天时编纂《三教珠英》,参加者皆为一时之选,如“引文学之士李峤、阎朝隐、徐彦伯、张说、宋之问、崔湜、富嘉谟等”,这些人俱是少读经书,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此当然也会给三教在文字表达中的频率高低带来影响。   不论是魏晋还是隋唐,三教的并提,都可以说有着以下的意味:第一,表明作为社会的意识力量,儒、道、释各有影响范围,可以说三分天下,虽然其间常有高低先后之争。第二,所谓三教归一、三教一家之类的说法,不论是出于那一家之口,无一不是从维护社会道德,有利政治统治为出发点和归宿,认为在这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即所谓“三教虽殊,同归于善”。这种“一”致被强调的结果,实际上是将儒家理念作为三教的取舍标准,故反对三教并提的一方,也是以佛、道二家不具备能与儒家等量齐观的社会功能作为一条重要理由,认为三者在道德趋向上仍未一致,甚至还有所牴牾。不过在魏晋,乃至隋唐,反对方始终不是社会主流意见,至少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未被最高统治者所采纳。第三,三教仍然各自保持着独立的形态,不过相互间在观念和思想方式上,不断地进行交流和融合,一定程度上从外在功能上的互补加深到内在思想上的融通。第四,由于自南北朝起玄学的消退和经学的东山再起,尤其是王通、韩愈等人对新儒学的发展,一直到程朱理学的兴起,儒学主导社会意识的动能日益强大,促使三教在隋唐之后朝儒家倾向的势头也愈来愈明显。   (二)   从统合的角度看,“三教合一”的含义无疑要比“三教”更进一步。关键在于对“合一”的理解。如果将“合一”视作儒、道、佛三家的内在义理上,特别是在道德标准取向上走向融合的一种趋势,当然可以,但此至少在明代之前是称为“三教合流”或“三教归一”的。其实一般现在的学术著作中在说三教合一时,也就是这个意思。   或许正是对三教合一之称在理解上的模糊,古人极少用三教合一这个词,至少是明代以前基本上没有人使用过此词。作者曾请友人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通过电脑光盘检索,三教合一之称在整个《四库全书》中只出现过八次,且全都是在元代以后。也就是说,在明代之前,只有三教的概念,而根本没有三教合一概念的流行。或者说,明代以前的人们,尚未认识到三教在外在形态上有合一的可能性。当然,明代人所说的“合一”,仍可分二个层次。其一依然是以往“三教归一”、“三教一家”的那层意思,即主要指三家在道德价值观念上的一致性。如顾宪成在《明故礼部仪制司主事钦降南阳府邓州判官文石张君墓志铭》中云:“东溟管公倡道东南,标三教合一之宗。君相与质难数百言,管公心屈”。不过,从明代一位监察御史陆陇其所云,“今人言三教合一,岂非朱子之所叹然。又有谓三教不可合而各有其妙,不妨并存者,则又是以不合为合,尤巧于包罗和会者也”。陆氏所谓三教的两种合一,其区别正是表现于外在形态上,即当时人们确有主张将三教混为一体。   三教合一概念在明代的提出,必定是当时的社会中已经有了合三教为一教的某种实际形态存在,哪怕是一种模糊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社会上确存在三教形态上的共一。如到了明代,三教共同崇拜的神祗日益流行,其中最盛的是关帝信仰,约成书于明中期的《三界伏魔关圣帝君忠孝忠义真经》称关羽君临三界,“掌儒释道教之权,管天地人才之柄”。再如晚明的林兆恩甚至创立以儒为主体的三教合一的宗教“三一教”,宣称要通过“炼心”、“崇礼”、“救济”等手段,“以三教归儒之说,三纲复古之旨,而思易天下后世”,甚至“立庙塑三教之像:释迦居中,老子居左,以吾夫子为儒童菩萨塑西像,而处其末座。缙绅名家亦安然信之奉之”。实行了三教在信仰崇拜体系上的合一。从而使三教合一概念的内涵有了质的飞跃。   林兆恩的“三一教”,是以公开标榜三教合为一教作宗旨的,其它一些民间宗教里也有以此为旗帜的,此可见诸于那些民间宗教的经典“宝卷”。如《销释悟性还源宝卷·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6留三教经品》云:“自今慈悲来找你,才留还源三教经”;《开心结果宝卷》中有《三教菩萨品》;《混元红阳临凡飘高经》亦有《取三教圣人品》等。此表明明清二代有更多无名有实的三教合一宗教组织,即是上述那些活跃在当时的五花八门民间宗教。对此明末清初时的颜习斋看得很清楚,他说:“大凡邪教人都说‘三教归一’或‘万法归一’”。在这些民间宗教所奉行的宝卷里,三教之间的原有差别变得模糊甚至消失了,正如安娜·塞德尔所说 ,“这些佛──道经文起源于社会金字塔底层的世俗圈子中,在那里,两个宗教在教义上的区别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事实确是这样,如罗教创始人罗清在其《五部六册》中的《破邪显证钥匙卷·破不论在家出家辟支佛品第一》里就进一步说明:“一僧一道一儒缘,同入心空及第禅。似水流源沧溟瀇,日月星辰共一天。本来大道原无二,奈缘偏执别谈玄。了心更许何谁论,三教原来总一般”。酒井忠夫先生曾对《五部六册》引文进行考证,发现其中不仅有《金刚经》、《华严经》、《法华经》等佛经,还有《道德经》、《悟真篇》等道教典籍和儒家的《大学》、《中庸》等,说明这些所谓宝卷完全是三教合一的。大体上说,这些宝卷“全是邪教名目而假充如来佛经以欺人者”,也就是说民间宗教如果在崇拜形式上还往往显示着佛教色彩的话,但其所主张的现世人们行为准则,却是儒家的忠孝仁义等伦理,如其中《销释孟姜忠烈贞节贤良宝卷》、《二十四孝报娘恩》、《节义宝卷》等等。   (三)   在区分三教和三教合一时,有一条界限是需要分明的,即站在佛、道的宗教立场上说三教一家,和以三家观念统一到一个宗教形态之中是有着根本性的变化,虽然后者也可说是前者观念发展的结果。   纵观从三教到三教合一观念的变化,可以察看到中国社会的一些发展动态。首先,自唐以后,无论是从外在的政治统一,还是内在的专制集权程度,都甚于以往的朝代,而且是一代甚于一代。这种专制集权的大一统社会政治体制的不断加强,愈来愈需要更为一致的含有宗教形态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于是三教合一的呼声也越加强烈,包括象明太祖朱元璋这样统治者的极力提倡。其次,鉴于自春秋至秦汉思想趋向一致所形成的传统,三教在长期并存的过程中,内质上通过交流,彼此的认同越来越加深,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教的真正合一就有了更充要的条件。如余英时先生指出:“唐宋以来中国宗教伦理发展的整个趋势,这一长期发展最后汇归于明代的‘三教合一’,可以说是事有必至的”。又如元代全真教主王哲(重阳)在山东等地组织“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三教七宝会”等等,表明在新道教的内部,三教合一的因子更为成熟,“大量儒释思想被融入道教,已成为入明以后道教的一大特色”。这种现象也在当时上层建筑中各个领域内泛现,如“‘三教圣人’在元代戏剧及其它著作中就突然出现了”。再次,由于十三世纪以后佛教在印度的瓦解,使中国佛教再也难以吸收与中国文化异质的东西,这对加速与其它二家的同化,反而成了有利因素。最后,中国民众在宗教上一向是兼容并收的,儒、道、佛诸家的内容都早已司空见惯,三教合一把这些他们最熟悉的东西调和起来,推陈出新,民众是乐于其成的。这成了促成三教合一的重要社会条件。   三教合一概念及其相呼应的宗教形态在明代的出现既跟社会演变相关,也跟儒家学说的发展有关。林兆恩的“三一教”也好,其它形形色色的类似民间宗教也好,它们的社会道德取向却来自于儒家的价值观,可以说是宋明理学发展出来的一个副产品。宋明理学,正如很多学者所已经指出的那样,它的形成,是吸收了不少佛、道二家思想的结果,也强化了它的宗教气息,“尤其是理学家的修养功夫,无论主诚主敬主静主寡欲主返观内心主致良知主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等等,莫不含有宗教上祈祷面目”。“元明以后,佛教与道教衰落,理学勃兴。理学以孔子的伦理思想为核心,摄取了释、道的大量哲学思想、思维形式和修持方法,使三者密切起来,难解难分”。甚至可以说,宋明理学作为“新儒家比道家、佛家更为一贯地坚持道家、佛家的基本观念。他们比道家还要道家,比佛家还要佛家”,故可以说其本身就体现着三教合一。然而如此一来,就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情况。第一,宋明的新儒学由于种种原因成为一头独大的社会统治意识,完全改变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教格局。第二,佛、道二家逐渐在“三教”中沦为配角的地位,这也降低了它们作为宗教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第三,在儒家内部,三教合一的思潮发展也愈来愈强烈。“三教合一”一词开始出现在《四库全书》的明代书文中,并且为数不少,正是此种情况的反映,因为《四库全书》中所收的宋以后的书籍文献,基本上是以儒家思想为基调的。   上述三点情况是同时发生的。于是,一方面作为社会意识上层的儒家思想在三教合一的理论上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并趋向于完备,但此儒家仍并非是宗教,依然缺乏诸如在生死问题上给人以终极关怀那样的宗教基本特征。周予同先生谓:“朱熹的祭祀论,不能于理论方面多无发挥,而复返于宗教的解释,实为宋儒哲学思想退化之一证”。这既说明儒家有过适应宗教化的动向,也说明单靠儒家是宗教化不起来的,朱熹的“退化”也仅此而已。另一方面,虽然佛、道二家在此期间也大力发展了三教合一说,但和社会主流意识依然存在着差距,而且它们二家中任何一家的宗教影响力都在减弱。也就是说在当时社会中,主流意识和宗教需求间有着矛盾和缺口。   需要是发明的源泉,解决这种矛盾与缺口的办法之一就是将儒家思想为主的三教思想合一而宗教化。儒学在明代最风行的王阳明一派的观念中强化了三教合一的思想,其“立三教合一之说而阴诋程朱为异端,万历中年,群然崇尚,浸淫入于制艺”。与此同时,理学中王学门徒里向社会下层发展的倾向也明显起来,如泰州学派的罗汝芳(近溪)讲学时,“至若牧童樵竖,钓老渔翁,市井少年,公门将健,织妇耕夫,窃履名儒,衣冠大盗,此但心至则受,不问所由也。况夫布衣韦带,水宿岩栖,白面书生,青衿子弟,黄冠白羽,缁衣大士,缙绅先生,象笏朱履者哉?是以车辙所至,奔走奉迎。先生抵掌其间,坐而谈笑”。这些儒学家的弟子中三教九流都有,这样,以罗汝芳、管志道(东溟)为代表的王学弟子可以说是以“士人阶层为中心,逐渐向其它阶层推广的倾向,既流行于官僚,也流行于农、工、商。这是因为,善书、功过格都不再拘泥于吻合过去型的儒、佛、道的界限,而将三教混合一致,并以自己的实践立场为中心,理解三教的信仰和学问,因而作为新的民众道德而勃兴流行”。于是,在民间广泛受其影响的情况下,真正具备三教合一性质的“三一教”之类就应运而生了。其实,将儒家视为儒教的说法也大多来自此时。这说明,从三教到三教合一的转变,是与明清时代的社会需求合拍,也和儒家思想的演变相呼应。   王重阳推崇三教合一   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王嘉提出过:“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全真道教经过王重阳,马钰,邱处机,尹志平,李志常等几代掌教的宣传,以及当时金元两个朝廷的推崇,虽然当中有过被限制发展的历程,但在三教合一的历史推崇做法中,几代全真道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直至明清时代,道教衰落,但其对于历史三教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成就,是应该为后人所记住,不能抹杀。

佛教、道教和儒家(教)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三番四次是什么意思 卦生意事不成,三番四复枉劳神,直待秋深冬到日,随心方许必然成... 三番四次是煲义还是眨义 三番四复新年好,天增岁月肚增饱,酒菜招待皆热情,无牵无挂无烦... 为什么黄庭坚称苏东坡是神仙中人 求黄庭坚的《题东坡字后》的翻译!!!!!急!!!!!!!! 苏东坡都会什么? 苏东坡是什么样的人? 古人称男子20岁为什么之年,30岁为什么之年,50岁为什么之... 五十岁为()之... 50岁为 之年 6... 三十岁为()之年 古人称男子20岁为 之年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之年 30岁为 之年 古人称男子20岁为 之年、30岁为 之年、40岁为 之年、5... “如果你的爱已石沉大海”是哪首歌 有一首歌曲,歌词里面有什么“石沉大海 求一首歌曲,我要歌名不要让我自己搜索里面有歌词:许多年以... 有一首歌里面有句歌词是“就让我的爱石沉大海”,有哪位网友知道... 古代神话中的三教合一的三教是哪三教?佛教?道教?还有一教呢? “三教合一”是哪三教? 指哪三教? 三教合一是什么时候,三教合一是谁提出的,基督教什么 三教合一 渎职和失职的区别? 失职与渎职有什么区别? 失职与渎职的区别是什么? 渎职比失职严重吗? 商榷一番,值得商榷是什么意思,有待商榷和值得商榷 "有待商榷"的读音是什么? 有待商榷什么意思?字对字解释... 有待商榷的读音 各得其所是成语吗 有各其所好这个成语吗? 有残拜不全这个成语吗 形容各有各的好的成语 最近想在2手网上买只 佳能 70-200 F2.8 IS的镜... 佳能70-200一代和二代有什么区别 佳能 70-200f2.8 小白一代和二代有何区别价格差... 佳能70-200第二代镜头比第一代好在哪里?我怎么感觉一样啊... 成语接龙,开天辟地—— 成语接龙开天辟地开头 成语接龙开天辟地 这是成语接龙! ( 1 )开天辟地( ) ( 税控发票开票软件怎么看抄税抄了没有 报税以后,忘记反写了怎么办? 税控发票开票软件网上抄报 怎么搞 税控盘抄报反写流程? 关于商业诈骗的小故事 搜集一个古代军事小故事 收集关于善良的小故事 收集工作中发生的小故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