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声名鹊起(读音shēng míng què qǐ)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
忍气吞声、掷地赋声、鸦雀无声、悄然无声、异口同声等。
1、忍气吞声
【解释】: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出自】: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嚎啕痛哭。”
【译文】: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也不敢嚎眺痛哭。
2、掷地赋声
【解释】:形容辞章优美。同“掷地金声”。
【出自】:明·郑若庸《玉玦记·赴试》:“腰印能如季士稀,恐掷地赋声难比。”
【译文】:腰印能像季士很少,恐怕在地赋声难以相比。
3、鸦雀无声
【解释】: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公曰:‘鸦去无声,又何言闻?’”
【译文】:你说:乌鸦离开没有声,又能听到什么呢?
4、悄然无声
【解释】:悄然:寂静无声的样子。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
【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诗:“东舟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译文】:船向东船悄静无声,只见江心秋月白。
5、异口同声
【解释】: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出自】:《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1数耳。”
【译文】:我再思考,只有愚蠢停滞,现在的情况,异口同声,便是显著,政治不测得物体的数字罢了。
金声掷地
读音:jīn shēng zhì dì。
解释:指掷地作金石之声。形容语言文字铿锵有力。
引证:清代李渔《闲情偶寄·词曲·宾白》: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31“能以作四六平仄之法,用于宾白之中,则字字铿锵,人人乐听,有‘金声掷地’之评矣。”
翻译:能够把用在骈文中的方法,用于戏曲中的说白之中,每个字都响亮有劲,人人都喜欢听,可谓语言文字铿锵有力。
例句:既要惜墨如金,又要金声掷地,不可千篇一律地说多少字为好。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掷地有声
读音:zhì dì yǒu shēng。
解释:形容话语豪迈有力。
引证:唐代房玄龄《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翻译:你试着把它扔在地上,会发出金石般的声音。
例句:对于大人物来说,做事光明磊落,说话才能掷地有声。
2、金声玉振
读音:jīn shēng yù zhèn。
解释: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引证:战国孟轲《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翻译:集大成的意思,就好比乐队演奏,以钋钟声开始起音,以玉磐声结束收尾。钋钟声起音是为了有条有理地开始,玉磐声收尾是为了有条有理地结束。有条有理地开始是智方面的事,有条育理地结束是圣方面的事。智好比是技巧,圣好比是力量。
引用: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但这时候,轰隆一响又接着个‘金声玉振’的劈拍,就在诸公头顶盖了下来。”
不动声色: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知、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不露声色: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口口声声: 形容一次一次地说,或经常说。
虚张声道势: 张:铺张,夸大。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
大张声势: 大造声势,扩大影响。
狗马声色: 良犬、骏马、音乐、女色。泛指养狗、骑马、听歌、狎妓等剥削阶级行乐的方式。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力竭声嘶: 嗓子喊哑了,力气用尽了。形容拼命地叫喊。
裘马声色: 衣轻裘,乘肥马,醉心歌舞,迷恋女色。谓贪图专享受,生活糜烂。
气忍声吞: 受了气而勉强忍属耐,不说什么话。形容窝囊。
气竭声澌: 气力竭尽,声音嘶哑。同“气竭声嘶”。
气竭声嘶: 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气断声吞: 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