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造句 > 在我国历史上,释,儒,道三教合一大约在什么时候-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地方在哪

在我国历史上,释,儒,道三教合一大约在什么时候-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地方在哪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初起唐。三教讲论,虽肇始于北周武帝时,然直至唐代始以儒、佛、 三教图道三教名流论难为风尚,并渐由论难而趋于融汇调和。罗香林《唐代三教讲论考》一文,通过对唐代三教讲论的具体考察,指出三教归一之旨,在唐代"久已普遍朝野"。(1)三教讲论导致了学者以释道义理解释儒家经义,从而促进了儒家思想的转变。显然,宋人理学,唐人已开其先绪。(2)至宋,宋儒周敦颐辈援佛入儒,革新儒学,形成理学。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62这已为学术界公认的事实。(3)及明,尤其是晚明,三教合一的思想更成一代思潮蔚为风气。   关于明代三教合一思想的研究,中外学者已有部分的研究成果。日本学者荒木见悟在《明代思想研究》、《明末宗教思想研究》二书中,专以管志道、林兆恩、屠隆三人为个案,考察明末儒、佛、道三教的调和思想。(4)而岛田虔次更是通过对晚明士大夫生活与意识的勾勒,以说明三教合一思想对士人生活的部分渗透。(5)柳存仁著有《明儒与道教》、《王阳明与佛道二教》等文(6),比较系统地厘清了明儒与佛、道二教之关系。而李焯然对明代著名学者焦的三教观所作的个案分析,无疑更有助于理解晚明三教合一思想的深入人心。(7)   明代儒、佛、道三教合流,是以儒家学者为中心,并由众多名僧、方士参与其间,互相交游,互为影响,最终导致佛、道的世俗化以及儒学的通俗化。本文与前人研究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将思想史或宗教史的课题,以社会史的角度加以考察,亦即通过综合剖析明儒三教合一之论,或者来自佛、道人士的对此论的响应,以阐明这种观念对晚明思想、文化的深远影响,以及在明代士人和民间生活层面所烙下的种种印记。


D

《愣严经》文殊菩萨选圆通说偈曰: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教之异如百川,理之同如一水。
顺俗之教不过行于一方,穷源之教乃可顿悟万类。
智者不拘于一方,达者遍行于宇内。
若通释理而不通儒,总属狂慧之流;
若通儒理而不通道,必受固执之病;
若通道而不明诸家,何以为之至道?
人处于天地之间,无不是父母所生,
故修性命之法亦是一理。
正道无二法,有二即旁门。
三教归一之指,另有教外别传之受命。
凡三教之中,俱有高人,不可偏弊自惑。

儒曰:存心养性。
道曰:修心炼性。
释曰:明心见性。心性者,本体也。
儒之执中者,执此本体之中也。
道之守中者,守此本体之中也。
释之空中者,本体之中本洞然而空也。
道之得一者,得此本体之一也。
释之归一者,归此本体之一也。
儒之一贯者,以此本体之一而贯之也。
余于是而知:
不执中、不一贯,其成圣而孔子乎?
不守中,不得一,其能玄而老子乎?
不空中、不归一,其能禅而释迦乎?
唯此本体。以其虚空无朕,强名曰中;
以其霹出端倪,强名曰一。
言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之用也。

儒释道三教,
为治世、济世、救世之正宗,
虽各立门墙,究皆此心此理。

圣人立教之意,果何为也哉?
因其世运之降,大道衰微,风俗浇淳,
人类纵于情欲,昧其真性,
致为:阴阳造化所鼓铸,而不自觉,
陷于:生死苦海之中,而不知道。
圣人忧之,
乃推察天道变化之微,探究人生性命之旨,
详其义理,定其法则,以垂至教。
教者,效也。使众生依所教,而效也。
以葆其性,而全其生,而达天合道也。
此即:圣人立教之意。
盖,为道而立也,为道之不明而立也。
为人之悖于道,而失其自性,而立也。
圣人知其“道”之为物,无名无形,不可言,不可见,
若是则“教”将不能行,而“道”亦无从修,
因溯其本始,明其贯通,

知天出于道,性受于天。
故明性,即是明天;明天,即是明道。
则天也,道也,其义:一也。
阴符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孔子,释迦,太上之旨,
只是教人:明性,明天,明道也。
学者,必须先知此义,
然后于三教同源一本之旨归,
可以了然无疑而不为邪说所惑。

易曰:天下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
盖以言道也。一致同归者,致于道,归于道耳。
左传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命即性也。
此性命者:
儒曰:天性。
释曰:真如。
道曰:真气。
即:天之所以为天之理也。
理者,即道也。道者,即气也。(六祖曰:物也)
此气者,非呼吸之气也,乃先天虚无真一之气也。
天以此理,赋之与人,故人身亦具天地之全德,
人与天,并称为:三才。人,一小天地也。
人秉受天所赋与之性命以生,
而其载此性命,则为一:虚灵之心。
故吾人能保其心之天,即所以能存其命之天。
亦即所以全其性之天。
能全其性天,而谓之:尽性合天。
是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也。
然后可以尽修道之能事,

明乎此义,则知修道之成功与否,
其关键只在于:一心。
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
圣狂之分,亦只在此心之于念虑或克或罔,以为转移耳。
故内典真诰、四书五经之文,
其简约旨趣,莫不谆谆教人从心性上用工夫也。
儒家,存心养性,以臻于无声无臭之天,以为极功;
佛家,明心见性,以皈于极乐不灭之天,以为究竟;
道家,虚心炼性,以返于至玄无极之天,以为成就。
教虽分三,旨则一也。
其性道境界,
儒曰:至诚;
佛曰:真空;
道曰:清静。
圣人犹恐学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2者不得要领,复示之以修养之旨趣,
儒曰:执中精一;
佛曰:止观禅定;
道曰:守中抱一。

《中庸》至曲,《大学》止于至善。
惟是儒家言其性道,有体用二义。
故修养必具内外工夫,

佛家谓之:显密。
徵见于事物者,是其:显。
深会于精神者,是其:密。

自内修言之:
儒曰:正心诚意,克己复礼,闲邪存诚,
格物臻知,集义养气。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道家:守信去妄致柔,虚心实腹,
恬淡寡欲,清静无为。

自外修言之:
齐家,治国,平天下, 亲亲、仁民、爱其物,
此皆:儒家希圣之外功也。
利他慈悲,庄严地狱,
渡尽众生,咸登觉岸者,
此皆:佛家证果之外功也。

敬老慈幼,戒杀放生,
排难解纷,宽让接物,
不扰化民,俾万物各遂生养,
此皆:道家之外功也。

工夫虽分内外,然皆本乎性之德也,合其内外之道也。
物有本末,水有源流,二也,皆一也。
故三教之学,则天人一贯之道也。
所谓三教旨归为一本者,即指此一贯之道耳。
三教一本者,本于一道也。
释迦,太上,孔子说法讲道者,
以救世者,皆以天下苍生为念也。
圣人之恬退,正恐学者贪恋利禄,蔽其性灵,
不知潜移默化之德,众生亦可受其赐也。
立己,即是立人。成己,即是成物。
《中庸》《大学》所谓:
正心诚意以修身,定静安虑以止至善,
即:教人修养心性也。
儒曰:正心诚意;
释曰:四禅无念;
道曰:炼心筑基。

儒曰:浑然太极;
释曰:神通智慧,超出人天;
道曰:七返九还。
儒曰:知命顺耳,从所欲,不逾矩者,
则已由至诚如神,而达于形神俱妙。
第夫子,不语神奇,
而其境界,又难以言语文字形容。
故门人记述,亦莫之能详也。
学者必须细究三教之旨,览其三教文字,
似各异趣,实皆一道,道无二致。
儒曰:克己;
释曰:降心;
道曰:炼心。
不可执其经典文字之不同,
而遂疑其教旨亦互有殊异也。

自圣人既没,而大道之不明于天下,久矣。
佛教自达摩东入震旦,凡六传,至于慧能。
时,在李唐初叶,遂无人承其衣钵。
以后皈依佛者,仅知以:念诵经咒,为能事,
而佛教之真谛以失。

道教则自柱下授经于关尹,至秦时,已失其系统。
虽汉初时,有河上公。
而汉末时,有魏伯阳。
晋时,有葛洪。
然已属秘传之学,故后世于《道德》《参同》 诸丹经,

无复有通其义者,而道教之微旨遂绝矣。
儒学,自尧舜授受孔子,集群圣之大成,以授曾子,
至子思,乃发挥于《中庸》,而孟子得之,以成道。
至于今日,而世人已不知:教为何教?道为何道?
且将以经文之难解,一并废弃而不读,
风俗之坏,灾劫之宏,则亘古未有。
至是,委为气数之使然,而叹无有挽救之术,
不亦大可哀也,此岂圣人立教未善之过欤。

不得真传者,不解教旨,
不明至道,习于虚伪,
蔑弃德行,以至于此极欤。
学者,若果志在修道,

则三教教人者,教人修道也。
皈于儒固可,皈于佛老,亦无不可也。
修道者,只是:明心见性也。
而成道之功,只是存心养性也。
吾人第于此心性之存养,使之合于:
儒之:无极、至诚。
释之:真空、虚空。
道之:清静、自然。
一旦豁然贯通,则可立登道岸。
内典真诰,经传之文,所言祥明,指导无遗,
须要学者因事悟理,立德溯道,
方为:天人一贯内实外宏之学。
天下古今,无有不得口诀之仙佛圣人。
试读三教经典,言道不可谓之不详矣。
然何尝略载诀语?
须知:一诀天机,足抵读破万卷经典。
古人曰:

至道之真谛,不在文字之间。
观于皇古之世,人类心性纯一,
自然合乎至道,可知之矣。
愿有志于道者,其速速修德积诚,
访求明师,传授真诀,
则庶几经中所谓:
有为无为、顺生逆运之秘机,不难明了,
而性命双修,超出阴阳之功,
或亦可以:有志竟成,而不差谬也欤。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结合史实,简要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否...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原因 用带桂字和纯字的起个网名 带桂字的诗句有哪些 带“桂”字的唯美句子有哪些? 含有峰字和桂字的优雅爱情诗句,请大家帮忙想想,谢谢 家庭成员与社会关系怎么填 入党主要社会关系怎么填 社会关系怎么填 主要社会关系怎么写 关于心的成语 和心字有关的成语 与心字有关的成语 与心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在我国历史上,释、儒、道三教合一大约在什么时候? 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出现于什么时候? 在我国历史上,释,儒,道三教合一大约在什么时候 翻译下面的句子 后汉书·徐稚传 英文翻译古诗 古文意思 为什么各个日历表说的黄道吉日都不一样呢?到底有没有比较准确一... 挂历上的黄道吉日为什么都不准确 可以装花驾吗? 黄历上面的忌和宜和日历上的怎么不一样?哪个比较准? 日历上诸事不宜的日子 部 可以组什么词 部能组什么词 给可以组什么词 关于二和三的四字成语大全 二与三的成语有哪些 带有二和三 成语 有那些 关于二和三的成语 柄可以组什么词? 柄可以组什么词? 手柄的柄可以组什么四字词语 柄可以组什么词语 形容孕育优秀人物,人才辈出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中挽留人才的典故 集序中用哪些成语来形容群英荟萃,人才济济的兴旺景象 成语人才后面怎么填人才一级 学习当代文学的感想 在大学里如何学习汉语言文学? 学习“汉语言文学”必学的教材有哪些? 如何学好文学? 三番四次论六合是什么意思 三番四次什么意思 三番四次是什么意思? “三番四次”是什么意思? 在彼空谷 生刍一束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女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