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造句 > 儒道佛三教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三教中有什么不同处?

儒道佛三教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三教中有什么不同处?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所谓三教,指的是儒、佛、道三家。

三教各有不同的主张,
儒教主张“仁、义、礼、智、信”;
佛教主张“生、老、病、死、苦”;
道教主张“金、木、水、火、土”。

“三教”,指的是儒、道、释三家[1]。三教概念的发展,可以分几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阶段,唐宋是一个阶段,元明清是一个阶段。最初的阶段里,虽然有三教的连称,不过彼此是独立的,当然相互间都有影响,儒、道、佛三者之所以相提并论,则是偏重于它们社会功能的互补。中间的阶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主要在于彼此内在意识上的流通融合,逐步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就其主流而言,依然各树一帜。只有最后的阶段才出现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其中,第二阶段是在继续第一阶段三教功能互补的基础上更添新内容,第三阶段亦是在前二个阶段的底子上再演化出来“三教合一”的新成份,这也反映了三教合流的趋势越来越大。

三教在社会上的客观存在是三教概念出现的基础,不过三教概念的提出却是社会意识发展变化的结果。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形成是在两汉之间,虽然“佛教传来以后的中国宗教史,是儒、道、佛三教的交涉史”[2],但三教概念的出现和被社会所广泛接受,却是在魏晋南北朝时率先由佛教表现出来的,三国之前人们的论著中是没有“三教”一词的。《广弘明集》卷一载有《吴主孙权论述佛道三宗》一文,同时提及儒、道、释三家[3]。以及“牟子作《理惑论》,论儒佛思想之一致;道安以《老子》语解《般若经》;这些可以说是三教一致的最初意见”[4]。以后“暨梁武之世,三教连衡”[5],三教一词出现在文献上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了。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和佛教作为强大的社会存在已经无可置疑。时人于佛儒、佛道、儒道之间的互补共通之处,分别有很多的建议论述,尤其是“南朝人士偏于谈理,故常见三教调和之说”[6]。如孙绰在《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2喻道论》中云:“周孔救极弊,佛教明其本耳,共为首尾,其致不殊”[7]。明僧绍则认为“佛开三世,故圆应无穷;老止生形,则教极浇淳”,所以“周孔老庄诚帝王之师”而“释迦发穷源之真唱,以明神道主所通”[8]。王治心先生就张融、顾欢等人“道同器殊”思想阐述道:“在形而上方面的道,本来是一;惟在形而下的器方面,方有释教道教之分。……这些都是六朝三教同源的意见,这种意见,影响于后世亦非常之大”[9]。此外,作为体现此类理念的人物在当时也大量出现,著名的如道士陶弘景既著“《孝经》、《论语》集注”,又“诣鄮县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10]。还如沙门昙度“善三藏及《春秋》、《庄》、《老》、《易》。宋世祖、太宗并加钦赏”[11]等等,当时诸如此类的人物是很多的。存在决定意识,“这种情况的产生,是由于三教所依附的社会基础和所发挥的社会作用是相同或一致的”[12]。在这样的基础上,就出现了“三教”的概念。

在这一时期,由于一些帝王的崇佛,以及佛教作为一种新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生气和丰富内涵,使佛教成了三教的中心。梁武帝在其《述三教诗》中说他自己“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犹月映众星”,最后达到“至理归无生”[13]的认识,非常形象地突出了佛教盖过其它二教的吸引力。这可以说是该时期三教关系的一个特点。

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一个大题目,甚至已经涉及到中华文明的深层之中,我试着说一说我的理解. 儒道佛"三教合一"思潮,自明朝中叶起在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就产生了,到清朝康熙朝甚至成为国策.那么"三教合一"并非是一种主观的想法,其中有一个基本的根据是,儒道佛三家有共同点. 人们对这个共同点是这样阐述的: 佛教一般被认为是在中国才从原始佛教发展到了顶峰,而中国佛教的顶峰是以禅宗为代表的,在明朝时禅宗理论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了,禅宗的佛学理论核心就是关于"心"的理论.禅宗认为成佛实际就在人的心中一念之间,而不是别的什么.换句话说佛教的“顿悟”就是心的顿悟。所以禅宗认为"心"在实现佛教最高目标涅磐的过程中是最关键的. 中国儒家理论的高峰是理学,理学出现在宋明时期,在明朝以后直到清朝,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理学的核心是关于"心"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正确与否完全决定于"心",如果"心"无杂念,人就无恶行.但人心又是最难掌握的,王阳明最终把理学的认识提炼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一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道教一向认为人的"心"是实现成仙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1,实现长生不老的关键.道教有一个基本的观点是这样说的:"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按照道教阴阳五行理论,人五脏之中的心脏属火且属阳,而人的肾脏属水且属阴,并且心脏属火在上而肾脏属水在下.由此道教断定人之所以寿命不长,就是因为在水面上的火燃烧不久,这个火随时就有熄灭的可能,也就是心随时有停止跳动的可能。那么道教给出的办法就是颠倒阴阳,关键是通过内外丹的修炼改变心的属性。使心属水而肾属火,这样人就可以成仙。 当然道教的心比较具有物质的概念,而佛教的心纯粹是思辩的产物.儒家的心学是介于两者之间.总之,而且看法都一样. 归纳以上,所以儒道佛三家可以交集在一起,就是因为三家在对于"心"的认识上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三家都认为"心"很重要,所以儒道佛三家的共同点就是关于"心"的观点. 儒道佛三家的不同点就太多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三家在本质上的一个区别. 实际上,儒道佛都是属于精神上的东西.特别是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三家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儒家的思想本质上是一种"入世"的思想,"学而优则仕",学了儒家要去用的,要进入"红尘世界"去安邦治国,经世济民. 佛教和道教本质上是"出世"思想,是讲究个人清净无为,出离红尘而修身养性.当然佛教和道教在修行的目标上有区别,佛教讲究涅磐而道教讲究成仙.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进则经世济民,退则独善其身",而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儒家思想是"入世"的思想,是专门讲"进"的,但儒家思想的不足就是没有完全解决人在"退"时的精神问题.借用现代宗教学名词就是没有解决人在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问题.而佛教和道教解决了这个问题. 所以我认为在关于人生问题上,三家的本质区别在于,儒家是"入世"思想,而佛教和道教是"出世"思想.

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三教之间的区别是

1、发源不同

天主教即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即普世大公天主教会。

公元1世纪,基督教为犹太的拿撒勒人耶稣在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所创立。

东正教源自希腊文7a64e59b9ee7ad94337明的救世主信仰根源,因罗马帝国东部一脉相承的拜占庭帝国、俄罗斯帝国的国家宗教闻名。

2、地位、影响不同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在中国,因为历史翻译的原因,通常把新教称为基督教。注册信徒24.6亿(2016年)。

天主教是是基督教三大流派之一,是基督教中历史传承最悠久、文化沉淀最深刻、信徒最多的派别。根据《教会统计数据年鉴》(2016年12月31日修订)全世界天主教徒人数约为12.7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8%。

东正教在中国暂归入中国基督教,无独立宗教地位。信仰人口3.05~3.85亿(中国约5万)。

3、政教主张不同

天主教政教主张是苦行主义,公有制,自然神学。主要教理是圣经、圣传,历届大公会议,主要圣地是圣墓教堂,圣伯多禄广场。

东正教政教主张是隐修主义,民族主义,平等主义。推崇宗徒圣若望,朝圣地是复活大堂(圣墓教堂)

基督教宗教体系是有神论、一神论,主要诫命是爱神与爱人。

扩展资料:

天主教有神父、修女,基督教只有牧师,神父修女是不能够结婚的,牧师可以结婚生子。

基督教的圣经较天主教的少,因为基督教把一些圣经内容给摒弃了。

基督教是由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中从天主教分支出去的。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东正教

  2. 百度百科—— 基督教

  3. 百度百科——天主教



儒教最主要的是一个字:“伦”,也就是伦常。封建社会由于人们所处社会地位和阶级的不同,每个人都应各安其位。儒家认为天下一盘棋,上天把你摆放在哪里,赋予你什么权力、职责、义务,那么你就遵守履行属于你的责权义,你就要乐天知命,这其实就是最早的“螺丝钉理论”。

道家的核心是“命”,既是生命的“命”,也是修炼的“命”―――是意义完整的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机器,有这样的“命”或人生,你这个人才算是活得有价值,你要修一个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健康的人生,那才过得有价值。老子的《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言,但是他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哲学家。《道德经》的每一句话都是“蜂王浆”。老子可能三五个字就够我们用一辈子。现在大家引用最多的“大智若愚”,其实还不是老子最核心的观点,其最核心的是“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佛家讲的是“见性”。“性”是什么?是“心性”,也就是修养。佛家有七个字:“见性、救世、通万有。”见到你的心性,叫“内观内照”,就是你自己要想到有一盏探照灯,来照亮你,你自己首先要能看明白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它的一种很客观的修炼方法。佛家的修行基本上都有三步,叫做“戒、定、慧”。戒是有所不为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61,不能说谎话、不能杀生、不能做坏事之类。定是不为万物所扰,哪怕泰山塌下来,我也不为所动。慧呢?由戒和定入手,慢慢会产生智慧,就是所谓的“定慧双修”,不定就不能产生智慧,有了智慧以后又可以更好入定。佛学是非常高深的古典哲学,而佛教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宗教形态,这样,“佛”就包含了佛家、佛学、佛教三个东西,家、学、教三者都有了,形态是最完备的。佛教佛学的主要东西是什么?可以用乾隆的话来概括,乾隆给北京的五塔寺写的一篇记里头是这样说的:“塔,标义;经,标口;佛,标身。”意思是说,佛庙里的塔代表的是佛教崇高向上的意义;佛像代表的是佛的形象,告诉你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佛经代表的是佛祖的嘴巴,告诉你他讲过一些什么的话―――前两者是外在形式,它的精髓在于“经标义”,佛经(包括一个伟大的中国宗教家惠能的《坛经》)就和儒家的《四书五经》或道家的《道德经》和《庄子》一样,是伟大的思想宝库。

经过长期的演变之后,儒、释、道三家已经互相渗透、互相同化,某种程度上已经“三教一体”了。少林寺有一个供奉释加牟尼、孔子、老子的地方,对联是:“百家争理,万法一统;三教一体,九流同源”,少室山还有一幅对联:“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概括得很到位,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出发,但最终我们能达到共同的目标。

从对个人的修养角度来说,三教说法不同,但劝人为善和劝人向上的精神是相同的:儒家是“修身、治世、平天下。”道家是“养生、遁世、穷万物。”释家(佛家)是“见性、救世、通万有。”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氏能组成什么字? “氏”能加上什么偏旁,加上偏旁的字能组什么词? 氏组什么词 氏可以组什么词? 帮忙找些成语 帮忙找成语 帮我找找成语 什么心组词 什么心的组词有哪些? 心组词有哪些 什么心组词两字 儒道佛三教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三教九流中儒释道三教和儒道佛三家有什么不同? 中国古代三教是那三教分别有何作用 儒释道,三教中他们思想有何不同 “不明真相的群众”是什么意思呀 不要不明真相就随意评论作文 不明真相喝水的德军什么意思? 我可能再也不会问问题了,因为自己是明白的,只有自己清楚,网上... 成语 食玉饮什么 食令是什么? 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玉难得见如天帝今... 求一部欧美探险类电视剧的名字,电视剧是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好... 一部外国丛林探险连续剧,谢谢 中央台放的一对外国夫妻在探险什么节目 中央台很多年前播的一个外国电视剧 道教四大天师是管什么的? 道教的四大天师分别是谁 道教四大天师是谁? 道教中的真人,天尊等称号是什么意思 两袖清风的于谦阅读答案【短文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两袖清风阅读题答案 求《两袖清风》阅读答案 两袖清风的阅读答案 容大奶奶秦可卿死后托梦对王熙凤说的话是什么 电视剧里秦可卿临死前托梦王熙凤说了什么话 请问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的秦可卿死的时候给王熙凤托梦,说的话... 秦可卿死时托梦给王熙凤的话在整个红楼梦中的作用是什么? 闵子骞是什么地方的人,现在的什么地么? 简述儿童文学与家庭教有何关系 主要的"昆"的意思?谢谢谢谢~~~... 古文中"昆弟"是什么意思 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什么意思 子曰:"孝哉 三番四次是什么生肖 三番四次立大功打一生肖?谁知道是什么 三番四次(猜一生肖) 四次打一生肖,三番四次的意思是什么》指什么动物 像“七嘴八舌”这样的成语有哪些? 七嘴八舌这样的成语还有什么 像七嘴八舌的词语有哪些 有哪些类似“七嘴八舌”的词语? 无瞋即是戒,心净即出家, 我性与你合,一切法无差这句话是什... 佛门同修,你的耐心有多大?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