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三官又称三官大帝,即天官唐尧,地官虞舜,水官大禹。
天官是掌管天堂的神明,地官是掌管地府的神明,水官是掌管海洋的神明,闽南语俗称“三界公”,客家话称为“三界爷”,又称“三元大帝”,是极为崇高的神祇。
扩展资料
唐尧
尧(约前2188—前2067年),姓伊祁,号放勋,古唐国人(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尧母庆都。十三岁封于陶(山西襄汾县陶寺乡),辅佐挚。十五岁,改封于唐地(今河北唐县),号为陶唐氏。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东省鄄城县) 。尧从兄长帝挚那里继承帝位,并禅让于舜。
虞舜
舜(shùn,约公元前2128年— 约公元前2025年),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是中国上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出生于诸冯 [1] (今山东诸城),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市) ,被后世尊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66为帝,列入“五帝”,史称帝舜、虞舜、舜帝,故后世以舜称之。
虞舜的王位是唐尧禅让的,人们世代尊称尧和舜为上古先王,尧禅让王位给虞舜传了四个字,即允执厥中;舜禅让王位给大禹传了十六字心传,即中华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华心法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至高文化理论。《竹书记年》并不记载为禅让。
禹,姓姒,名文命 (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 ,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 ,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禹
百度百科-瞬
百度百科-尧
三官大帝,指的是掌管天地水三界的「三官」之神:「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62天官」、「地官」和「水官」,闽南语俗称「三界公」,客家话称为「三界爷」,又称「三元大帝」,三官大帝掌握了天堂、地府、海洋间的一切事项,是极为崇高的神祇。道教中最普遍的说法,认为天官大帝为尧,地官大帝为舜,水官大帝为禹等三位贤君。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道教所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就是说三官有对世人、亡魂等能「赐与福份、赦免罪过、解除灾厄」的权能。东汉时,张道陵创立天师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三元节,就是「三元大帝」的诞辰,民间各有庆典法事。天官生日乃上元节举行祈福法事、地官生日为中元节普渡孤魂、水官生日即下元节,请神明为运势不好的人消灾解厄。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5%AE%98%E5%A4%A7%E5%B8%9D”
三官大帝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指天抄官、地官和水官。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的《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不过,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东汉时,张陵创袭立五斗米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南北朝时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为一。
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称“三官”,又称“三元”,为道百教较早供祀的神灵。一说天官为唐尧,地官为虞舜,水官为大禹。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在道教神系中,有几位出现时间比三清尊神还早,且神阶很高的尊神,天、地、水三官就是其中之一,其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灵,亦称“三官大帝”,“三元大帝”,“三官帝君”。也有说法是上元一品赐福天官度,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天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