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三字的:杯中物 步后尘 一字师
四字的:走马看花 坐立不安 寝不来安席
五字的:大事不糊涂 更上一层楼 一问三自不知
六字的:百闻不如一见 恭敬不如从命 百思不百得其解
七字的:半部论语治天下 多行不义必自毙 不管三七二十一
八字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兵来将挡水来度土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成语】: 三五成群
【拼音】: sān wǔ chéng qún
【解释】: 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
【出处】: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二:“三五成群,高谈嬉笑。”
【举例造句】: 一般也有轻薄少年及儿童之辈,见他又挑柴,又读书,三五成群,把他嘲笑戏侮。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七
2、【成语】: 三三五五
【拼音】: sān sān wǔ wǔ
【解释】: 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出处】: 唐·李白《采莲曲》:“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举例造句】: 却有那恶薄同袍,轻浮年少,三三五五,去看苏秀才前妻。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四回
3、【成语】: 三风五气
【拼音】: sān fēng wǔ qì
【解释】: 三风: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作风;五气:官气、暮气、阔气、傲气、娇气。指一些工作人员的作风和习气。
【出处】:
【举例造句】: 进入社会主义,一要破除老爷态度,三风五气;一要保留工资差别。 ★毛泽东《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谈话记录》
4、【成语】: 三差五错
【拼音】: sān chā wǔ cuò
【解释】: 泛指差错。常指意外的事故。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2回:“要有什么三差五错,那事情就难说了!”
【举例造句】: 谁都避免不了有三差五错。
5、【成语】: 三坟五典
【拼音】: sān fén wǔ diǎn
【解释】: 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典: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的书。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出处】: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举例造句】: 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鲁迅《忽然想到》
6、【成语】: 三环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32五扣
【拼音】: sān huán wǔ kòu
【解释】: 形容捆绑结实。
【出处】: 《三侠五义》第五一回:“四爷赶上一步,就势按倒,解他腰带,三环五扣的捆了一回。”
7、【成语】: 三年五载
【拼音】: sān nián wǔ zài
【解释】: 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
【出处】: 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也须知俺这三年五载,看看衰迈,还有甚精金响钞,暗暗藏埋。”
【举例造句】: 要一一介绍出来,恐怕三年五载也说不完。 ★马烽《吕梁英雄传·起头的话》
8、 【成语】: 三皇五帝
【拼音】: sān huáng wǔ dì
【解释】: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
【出处】: 《周礼·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举例造句】: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