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zd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齐王身边近臣没有一个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回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惊异。”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来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维持长达三十六答年。
1、沉湎不治 治:治理
2、国且危亡 且:将要、将近
3、奋兵而出 奋:振作
4、威行三十六年 行:延续
意思是: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
出自西汉司马迁《滑稽列传》e68a847a686964616f335,原文节选: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译文:
淳于髡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就罢了,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就罢了,一叫就使人惊异。”
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来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维持达三十六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司马迁在元封三年(前108年)接替其父担任太史令,从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创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后因向汉武帝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辩护而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在形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创伤。
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大约在征和二年(前91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其中第一篇即为《滑稽列传》,是专记滑稽人物的类传。
主旨赏析:
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非凡的讽谏才能。
作者专为滑稽人物作传,高度赞扬这些人。这是全文的要领。本文记叙淳于髡三次用隐语向齐王进谏,表现淳于髡的机智才能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文中比喻新奇,含意深刻,语言亦庄亦谐,句法参差变化,文笔也富有滑稽风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滑稽列传
翻译:
国内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大王的宫庭里
一、原文
淳于髡7a64e59b9ee7ad94362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呜,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二、译文
淳于髡用隐语来劝说:“国内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大王的宫庭里,三年不飞也不鸣叫,大王可知道这鸟是为什么?”威王说:“这鸟不飞则罢,一飞就直冲云天;不鸣叫则罢,一鸣叫就震惊世人。”于是上朝召集各县令县长七十二人,奖励了一个,处死了一个,重振军威出战。
诸侯国一时震惊,都归还了侵占齐国的土地。从此声威盛行三十六年。这事记在《田敬仲完世家》中。
三、出处
节选自《史记》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司马迁在元封三年(前108年)接替其父担任太史令,从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创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
后因向汉武帝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辩护而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在形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大约在征和二年(前91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二、作品赏析
《滑稽列传》,是《史记》中专叙滑稽人物的类传。滑稽,指语言流利,善于用反语,辩解敏捷,没有阻难。
作者专为滑稽人物作传,高度赞扬这些人。他从六艺说起,提出“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这是全文的要领。本文记叙淳于髡三次用隐语向齐王进谏,表现淳于髡的机智才能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文中比喻新奇,含意深刻,语言亦庄亦谐,句法参差变化,文笔也富有滑稽风韵。
三、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滑稽列传
出自《史记·滑稽列传》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百委政卿大夫。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度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版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蜚在这里是个通假字权,通“飞”,就是飞的意思。
这是成语“一鸣惊人”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