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造句 >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关于历史故事的的成语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关于历史故事的的成语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1、围魏救赵

历史: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向盟国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计,乘魏国精锐部队在赵,国内空虚,引兵攻袭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在魏军从邯郸撤退回救时,乘其疲惫,大败魏军于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赵国之围遂解。这次战役又称桂陵之战。

读音:wéi wèi jiù zhào

意思: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2、风声鹤唳 

历史: 前秦苻坚带兵攻打东晋,被打得大败,逃走时听到风声和鹤叫都以为是追兵。

读音:fēng shēng hè lì

意思:形容人在非常害怕时听到一点声音,就十分恐慌紧张。唳(lì)。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谢玄传》:“余众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3、指鹿为马

历史: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读音: zhǐ lù wéi mǎ

意思:比喻颠倒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4、梁上君子 

历史:汉代陈寔的家里,夜间来了一个窃贼,躲在屋梁上,陈寔把他叫做梁上君子(见于《后汉书·陈寔传》)。

读音: liá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1ng shàng jūn zǐ 

意思:用“梁上君子”做窃贼的代称。

出处:宋·苏轼《东坡志林》:“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入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5、鸡鸣狗盗

历史: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释放。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

读音: jī míng gǒu dào 

意思: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


  1.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 ]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2. 如火如荼[ rú huǒ rú tú ]

    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3. 请君入瓮[ qǐng jūn rù wèng ]

    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4. 洛阳纸贵[ luò yáng zhǐ guì ]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5. 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6. 高山流水 [ gāo shān liú shuǐ ]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 望洋兴叹[ wàng yáng xīng tàn ]

    望洋:仰视的样子。 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e68a84e8a2ad7a64337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8. 草木皆兵[ cǎo mù jiē bīng ]

    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9. 探骊得珠[ tàn lí dé zhū ]

    骊:古指黑龙。 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10. 唇亡齿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e68a84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2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南柯一梦
这个成语来源于公元九世纪中国唐代作家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风习习,树影婆娑,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夜晚,亲友们都回去了,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进入一个树洞。洞内晴天丽日,别有世界,号称大槐国。正赶上京城举行选拔官员考试,他也报名。考了三场,文章写得十分顺手。等到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名列第一名。紧接着皇帝进行面试。皇帝见淳于棼长得很帅,又很有才气,非常喜爱,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状元郎成了驸马郎,一时京城传为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淳于棼勤政爱民,经常到属地内调查研究,检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洁有效,当地百姓大为称赞。三十年过去了,淳于棼的政绩已是全国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得意。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涌上街头,挡住太守的马车,强行挽留他在南柯继任。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他的政绩,就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以示奖励。
有一年,擅萝国派兵侵犯大槐国,大槐国的将军们奉命迎敌,不料几次都被敌兵打得大败。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官员们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人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时养尊处优,享尽荣华,一旦国家有事,却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要你们有什么用?”
这时宰相想起了政绩突出的南柯太守淳于棼,于是向皇帝推荐。皇帝立刻下令,调淳于棼统率全国的精锐兵力与敌军作战。
淳于棼接到皇帝的命令,立即统兵出征。可是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军刚一交战,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手下兵马损失惨重,他自己也险些当了俘虏。皇帝得知消息,非常失望,下令撤掉淳于棼的一切职务,贬为平民,遣送回老家。淳于棼想想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羞愤难当,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他按梦境寻找大槐国,原来就是大槐树下的一个蚂蚁洞,一群蚂蚁正居住在那里。
“南柯一梦”有时也指人生如梦,富贵权势虚无缥缈。

相关阅读

  •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历史故事成语

  • 成语大世界成语造句
  •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第三个字是父成语接龙 以克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中间有两个空格 以三字为开头的成语接龙 水字开头的成语接龙到最后是三字开头 填动词什么起衣袖 形容“拳头”的词语有哪些? 形容一无所有的词语有什么? 袖子前面加个动词修饰可以加什么动词 噤若寒蝉是何意·出自于哪? 目无全牛是何意·出自于哪? 居安思危是何意·出自于哪? 运筹帷幄是何意·出自于哪? 毛遂自荐什么意思? 毛遂自荐的意思 “毛遂自荐”是什么意思? 历史故事的成语50个?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4个)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关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是谁? 历史上第一个在世的太上皇是谁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是_____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太上皇? 历史上有那些清正些清正廉洁的人及事迹 我国历史上清正廉洁的人物有哪些? 以身作则的人名 我国历史上清正廉洁 “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 二虎还须逊一龙"中的"... "运筹决算有神功 <<三国演义>>中 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 自... 运筹算有神功 三国演义中 重叠的词语有哪些 含有叠字的四字词语 两字重叠的词语有哪些? 带有重叠的词语 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人这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活着 人生的旅程,说短也不短,说长也不长,我们来到这世上是否都是命... 人生,说短不短,说长不长 千家万户相同的成语 千家万户类似的词语 类似千家万户的成语 类似千家万户的成语有哪些? 以后想学些养生保健的专业,这个前景如何?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就业率高吗 养生保健师就业前景 为什么说保健养生都是骗人的? 咏物抒志的一首诗(两句话的)(要是古诗)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急求一首咏物言志的现代诗,急急急!!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