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天震地骇 、排山倒海 、震天动地、拔地参天、雷霆万钧等
1、排山倒海 [ pái shān dǎo hǎi ]
基本释义: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出处:这种排山倒海的巨潮,是任何顽固势力所不能抵挡得住的。——现代 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例句:洪水排山倒海地向前涌了过来。
2、震天动地 [ zhèn tiān dòng dì ]
基本释义:震:震动;动: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出自:二县百姓号哭之声,震天动地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白话译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35文:二县的百姓嚎嚎大哭的声音,震天动地。
例句:中国共产党震天动地的业绩,令世界瞩目。
3、天震地骇 [ tiān zhèn dì hài ]
基本释义: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出处:西晋 陈寿《三国志》“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
4、拔地参天 [ bá dì cān tiān ]
基本释义:拔地:从地面上陡然耸立。参天:高耸到空中。形容高大和气势雄伟。同“拔地倚天”。
出处:现代 郭沫若《春天的信号》:“虽然只是一根嫩苗,只要它不遭遇斧斤,我们可以预言,它一定会拔地参天。”
5、雷霆万钧 [ léi tíng wàn jūn ]
基本释义: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出处:清·梁启超《过渡时代论》:“必有雷霆万钧之能;乃能造鸿鹄千里之势。”
白话译文:必然有雷霆万钧的能力,才能有志向远大的气势。
形容"力量强大有气势"的四字词语有:
一、气势磅礴 [ qì shì páng bó ]
1. 【解释】: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2. 【出自】:秦牧《古战场春晓》:“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气势磅礴的一页。”
3.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二、力能扛鼎 [ lì néng gāng dǐng ]
1. 【解释】: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3. 【示例】:昔人评米元晖画云:虎儿笔~,五百年来无此君。 ◎清·顾复《平生壮观·米芾》
三、排山倒海 [ pái shān dǎo hǎi ]
1. 【解释】: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2. 【出自】:《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宋·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3. 【示例】:这种~的巨潮,是任何顽固势力所不能抵挡得住的。 ◎邹e68a84e79fa5e98193364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四、气吞山河 [ qì tūn shān hé ]
1. 【解释】: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2. 【出自】: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汉,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3. 【示例】:这号人,在困难中不是低头叹息,而是奋发图强,壮志凌云,~。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五、摧枯拉朽 [ cuī kū lā xiǔ ]
1. 【解释】: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2. 【出自】:《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
3. 【示例】:拣着个精壮的村夫,赶上一拳打去,只望先打倒一个硬的,其余的便如~了。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四
表示“力量强大”“有气势”的词语有峥嵘轩峻、移山倒海、避其锐气、气壮理直、如荼如火、笔扫千军、以汤沃沸、声势熏灼、气吞山河、拔地参天、气吞斗牛、长江大河、气势磅礴、倒峡泻河。
1、峥嵘轩峻,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hēng róng xuān jùn。解释为高大雄伟,很有气势。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35那里象个衰败之家?”
2、移山倒海,读音是yí shān dǎo hǎi,汉语词语,比喻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雄伟气概。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这大圣正 算计耍掼,原来那怪就知道了,且会遣山,就使一个移山倒海的法术。”
3、气吞斗牛,四字成语,拼音是qì tūn dǒu niú。形容气魄很大。出自当代·《傅雷家书》:“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
4、如荼如火,读音为rú tú rú huǒ,成语,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九回:霹雳一声,四方响应,正我汉族如荼如火之国民,执国旗而跳上舞台之日也。
5、气势磅礴是汉语成语,拼音是qì shì páng bó,形容气势极其宏壮雄伟。气势磅礴:形容宏伟壮观,雄壮有气势的样子(多形容景物)。秦牧《古战场春晓》:“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气势磅礴的第一页。”
气贯长虹、惊天动地、势如破竹、气势磅礴、排山倒海
一、气贯长虹
白话释义:形容正气磅礴,像是要贯通天空的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33长虹一样。
朝代:明
作者:·冯梦龙
出处:《喻世明言》:“气贯虹霓;义高云汉。”
翻译:正气磅礴,像是要贯通天空的长虹一样,义气高过云天
二、惊天动地
白话释义:形容声音特别响亮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翻译:可怜荒坟穷泉骨,曾有特别响亮的故事
三、势如破竹
白话释义:形容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朝代:唐
作者:房玄龄
出处:《晋书·杜预传》:“今军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翻译:现在军威已经振奋;势如破竹;几节之后;迎刃而解
四、气势磅礴
白话释义:形容气势雄伟浩大
朝代:宋
作者:文天祥
出处:宋·文天祥《文山集·指南后录·正气歌》第十四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翻译:气势雄伟浩大;凛冽万古存
五、排山倒海
白话释义: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朝代:北宋
作者:司马光
出处:《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
翻译:从前世祖以排山倒海的威力;步兵、骑兵数十万;南临瓜步。各郡都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