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本末倒置
【拼音】:běn mò dào zhì
【解释】: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出处】: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然非知治之审,则未尝不本末倒置。”
【示例】: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 ★曲波《林海雪原》一二
【近义词】:轻重倒置、舍本求末
【反义词】:以一持万、本末相顺
【歇后语】copy:木橛头作笆桩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弄错事物的轻重主zhidao次
舍本逐末
【拼音】:shě běn zhú mò
【解释】: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出处】:《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示例】: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
【近义词】:舍近求远、贪小失大、舍本从末
【反义词】:追本求源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本末倒置
舍本逐末和本末倒置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舍百本逐末和本末倒置的区别有:
1、含义不同
“本末倒置”是指把主次的位置颠倒了;“舍本逐末”指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舍本逐末一词偏重于这种错误行为的度过程本身,而本末倒置偏重于其结果。
2、词源不同
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抛弃根本,追求枝节为舍本逐末。
本末问倒置出自《礼记.大学》,《礼记.大学》里有一句话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是在说明做一件事情,掌握本末终始、先后次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为一般人往往会有误答本为末、倒末为本的疏失,所以就有“本末倒置”的说法。
3、成语用法不同
舍本逐末语法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示例:赵匡胤是一个十分开内明的君主,不舍本逐末,关照农民与农业,很少顾及自己。
本末倒置语法为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做任何工作;都有个轻重缓急;且不可~;不分主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容舍本逐末
百度百科——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