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欲钱买出家人不打诳语的动物——猪、猴。猪八戒,孙悟空。
半路出家
bàn lù chū jiā
【解释】原指成年后知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道》:“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出家的一般。”
【结构】偏正式。
【用法】多含贬义。多用于口头语;表示不是从开始就从事某项工作;而是中途才学习或改行的;用在自己身上为自谦之语 。一般作宾语内、定语。
【正音】家;不能读作“jià”。
【辨形】家;不能写作“嫁”。
【近义词】半道出家
【反义词】科班出身、训练有素
【例句】
(1)我学德语是~。容
(2)教体育;我是中途改行;~。
诳语,是一个名词,意思是骗人的话、谎话或者大话。出家人不打诳语就是出家人不说谎话。
佛教最根本的五个戒条是:不杀、不盗、copy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只要是信佛的人都要遵守,不论出家或不出家的人,不论有没有受戒。
出家人当然更要率先垂范,严格遵守戒条规矩。所以就逐渐衍生了“出家人不打诳zhidao语”这句俗语,这句话也算是对出家人讲究诚信的赞誉。
【诳语】骗人的话。自大的、自负的、欺骗的、迷惑人的话。
出家人不打诳语的是来 猴子。
弃俗出家
qì sú chū jiā
【解释】弃:放弃;俗:尘俗自。放弃世俗出家为僧尼。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今有这个表弟姓鲁,是关西军汉出身,因见百尘世艰辛,情愿弃俗出家。”度
【结构】连动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问处世
【近义词】出家弃俗
【例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七卷:“姓陈名义,三举不第,因此弃俗出家,在灵隐寺做侍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