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做张做智 张:模样;智:灵智。装模作样,故意做出一种姿态
坐而论道 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一床锦被遮盖 比喻请求别人通融、庇护。
掩瑕藏疾 掩:遮盖。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藏:隐瞒。疾:毛病,过错。掩盖缺点,隐瞒过错。
虚情假意 虚:假。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
向壁虚造 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无事实根据,凭空捏造或杜撰。
文过饰非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文过遂非 掩饰过失,顺随错误。
弄虚作假 耍花招欺骗人。
拿糖作醋 摆架子,装腔作势。
猫哭老鼠 比喻假慈悲
沐猴而冠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拒谏饰非 谏:劝告。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
矫情镇物 比喻故作镇静,使人无法猜度。
矫言伪行 指言论、行为虚伪不实。
矫情干誉 故违常情,以求美誉。
好大喜功 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
沽名钓誉 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附庸风雅 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指《诗经》中《国风》、《大雅》、《小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装点门面结交文人,参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61加文化活动
察察为明 察察:分析明辨;明:精明。形容专在细枝末节上显示精明。
察察而明 谓在细枝末节上用心,而自以为明察。《晋书·皇甫谧传》:“若乃圣帝之创化也,参德乎二皇,齐风乎虞夏,欲温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旧唐书·文苑传上·张蕴古》:“勿浑浑而浊,勿皎皎而清,勿没没而闇,勿察察而明。”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
半推半就 推:抵拒,推托;就:靠拢,迎上去。一面推辞,一面靠拢上去。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推辞的样子。
描写虚伪的词语: 暗渡陈仓 八面玲珑 半推半就 半伪半真 背后是鬼 背后一套 背向异辞 背信弃义 表里不一藏奸耍滑 出尔反尔。
口是心非、心口不一、虚情假意、弄虚作假、巧伪趋利。
一、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解释: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自:晋·葛洪《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译文:口是心非,私下里有不同的说法。
二、心口不一 [ xīn kǒu bù yī ]
解释: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出自:宋·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9司马光《资治通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译文:世人对李林甫评论为:嘴上言语称赞别人,心腹中却是有利剑想害人。
三、虚情假意 [ xū qíng jiǎ yì ]
解释:虚:假。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那妖精巧语花言,虚情假意的答道”
四、弄虚作假 [ nòng xū zuò jiǎ ]
解释:耍花招欺骗人。
出自:近代、廖鲁言《一九五九年农业战线的任务》:“在执行生产计划的全部过程中,也应该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和弄虚作假。”
五、巧伪趋利 [ qiǎo wěi qū lì ]
解释:巧:奸诈。伪:虚伪。趋:追求,靠近、趋向。奸诈虚伪,唯利是图,唯势是从。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周人之失,巧伪趋利。”
译文:周人的失误,在于奸诈虚伪,唯利是图,唯势是从。
笑里藏百刀 强颜欢笑 口蜜腹剑 扭捏作态 皮笑肉不笑
言不由衷 阳奉阴违 口是心非 言不由衷 笑里藏刀 皮笑肉不笑
笑面虎 谄笑胁肩 尔虞我诈 虚情假意 人面兽心 背信弃义度
见风使舵 两面三回刀 趋炎附势 外强中干 拐弯抹角 故弄玄虚
指鹿为马 假痴不癫 假公济私 假仁假义 假手于人 假途灭虢
假惺惺 假以辞色 弄虚作假 酸文假醋 因公假私 掩耳盗答铃
自欺欺人 虚与委蛇 巧舌如簧 花言巧语 巧言令色 虚张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