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出尔反尔
chū ěr fǎn ěr
[释义] 尔:你;反:同“返”;回。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语出]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正音] 尔;不能读作“ér”。
[辨形] 尔;不能写作“耳”或“而”。
[近义] 反复无常 翻云覆雨
[反义] 说一不二 言行一致
[用法] 含贬义。多用于 责备反复无常、言不守信的人。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反复无常”都形容常常变卦。但~偏重在说话上;指说话前后不一致或说话不算数;“反复无常”偏重在表现上;强调行为变化无常。
[例句] 既然你已经答应帮助他;就应该尽力而为;不能~。
[英译] go back on one’s words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邹国吃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39杀死了三十三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残害百姓。”
孟子在回顾了这辛酸的往事后,接着又说:“您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的话吗?他说,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 孟子最后告诉邹穆公说:“所以,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惩罚他们。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生命。”
过河拆桥 出尔反尔 背信弃义 言行不一
信口雌黄zd 口蜜腹剑版 胡说八道 反复无常 口中雌黄 言而无信 背信弃 义
恩将仇报 翻脸无情 口是心非 信口开河
十个权以上了吧@
形容不守信用的成语有言而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0无信、自食其言、空头支票、轻言寡信、背信弃义。
一、言而无信
【解释】: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出自】:《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译文:言之有信的人说的话,可以相信,说话如果不守信用,怎么能算作话呢?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食言而肥、反复无常、空头支票、朝三暮四、口血未干、三反四覆、口中雌黄、言之无信、言而有信、自食其言、洪乔捎书、轻诺寡信、背信弃义、言行不一、信口开河、出尔反尔、言而不信
【反义词】言出法随、信誓旦旦、一诺千金、一言为定、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说一是一、驷马难追、言传身教、说一不二
二、自食其言
【解释】:指说了话不算数。
【出自】:我如果今日放出应诏,是自食其言了。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食言而肥、背信弃义、空头支票、言而无信、出尔反尔
【反义词】言而有信、一言为定、一诺千金
三、空头支票
【解释】:空头:有名无实的。指不能兑现,即取不到钱的支票。比喻不准备实现的诺言。
【出自】:茹志娟《在果树园里》:“我知道会上根本没研究她的什么事,心里有些怪黎凤乱开空头支票。”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一纸空文、食言而肥、口惠而实不至、自食其言、言而无信
【反义词】一诺千金、言而有信
四、轻言寡信
【解释】指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
【出处】明·贾仲名《升仙梦》第三折:“你不要非真当假,大丈夫言出无差,轻言寡信休要耍。”
译文:你不要真的当假的,说话要有信用,不要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
【用处】主谓式;作谓语、宾语
【近义词】轻诺寡信
五、背信弃义
【解释】: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出自】:《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译文:背弃恩惠触怒邻国,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示例】:背信弃义是插在我背上的一把尖刀。 曹禺《王昭君》第五幕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揭露、指责、谴责的场合
【近义词】弃义倍信、墨沈未干、见利忘义、离经叛道、弃信忘义、自食其言、违信背约、忘本负义、弃信违义、以怨报德、离心离德、背义负信、言而无信、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反义词】骨肉相连、一诺千金、一言为定、丹心碧血、恪守不渝、生死与共、风雨同舟、碧血丹心、赤胆忠心、指天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