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造句
佛教是广泛流行于亚洲的宗教。它对东方世界的宗教、文化、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边边境)王子,属释迦族。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关于释迦牟尼的生卒年代,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两者的说法不大相同。据北传佛教推断,释迦牟尼诞生于公元前565年,去世于公元前485年,约与中国的孔子同时。据南传佛教推断,他生卒日期或为公元前623年至前544年,或为公元前 633年至543年。
乔达摩·悉达多的父亲为净饭王。净饭王对王子十分钟爱,悉达多自幼过着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生活。年轻的王子从未见闻过人间的忧虑、烦恼和不幸,也从未思虑过人生有所谓忧患、贫困、病、老死诸般痛苦。悉达多自幼从未离开富丽堂皇的宫庭,从未走出精美绮丽的御苑;笙歌盈耳,觥筹交错,尽情游戏享乐。成年后,娶娇妻,生爱子。但偶然机会出游,初次接触严酷的、惨不忍睹的现实,便深为所动。根据传说,王子一日出游,得遇四种人,因而顿悟。一为奄奄待死的老人,一为病入膏育的患者,一为待葬的死者,悉达多到此始知老、病、死为人生所难免。后,又遇一贫苦僧人。从这位得到灵魂真正平衡的人那里,年轻的王子懂得了如何从老年、疾病、死亡的苦难中赢得自由,便打定主意脱离家庭生活,刻意修苦行,以求解脱之道。
悉达多弃宫室,离亲眷,暗自出走,落发为僧,摒除欲念,潜心于苦修。他先从师于印度教“数论派”先驱阿罗逻迦罗摩与乌陀迦罗摩子学禅定;后又到尼连禅河附近林中独修苦行六年,历尽百般折磨,刻苦自身,以求正真道、成正觉。然而,无论净心守戒,抑或刻意自苦,均未能使年轻的苦行者如愿以偿。他终于悟到修苦行并非获致解脱之正道。久经冥思苦想,他终于达到觉悟。他确信:贪恋享乐以及誓修苦行,两者皆非正真道。前者“眼贪色、耳贪声、鼻贪香、舌贪味、身贪细滑,为爱欲所牵,惑于财色、思望安乐”;后者“以羸身而取道”,“彼诸外道”。正道为不苦不乐之中道,即静坐默想、思维真谛--循此,则可臻于“寂灭”,终成正觉。据传,乔达摩独自静坐菩提树下,豁然“心地光明”,得大觉悟,从此悟道成佛,成为佛陀,即成正觉。
乔达摩佛陀既悟解脱之“正真道”,即从事说法传教。在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1印度北方邦东南部贝拿勒斯城西北的鹿野苑佛陀作了著名的“鹿苑传教”,使其听众阿若乔(读‘交’)陈如等五位苦行者成为第一批信徒。此后,释迦牟尼一直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传教,并组成僧团,奠定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他八十岁时于拘尸那迦城辞世,众弟子按印度仪俗,将其遗体火化。
佛陀的指示都是由弟子口传。因此很难断定那一段论述是否原话。他死后几个世纪内,佛教徒举行数次结集大会,确定教义。佛陀认为一切无常,无论是外在事物或个人的身心总体,都不断变化。佛陀不承认事物之中有必然的或根本的实在。他认为阿怛摩(我体)并不存在,认为一切事物没有不变的我体,人处在生死轮回之中,而生存必有痛若,把现实人生断定为“无常”、“无我”、“苦”。根据这三种基本实际,佛陀总结出“四圣谛”。苦谛谓世俗世界的一切,本性都是苦;集谛谓贪为苦因;灭谛谓苦因可灭;道谛即灭苦之道。“苦”的原因在于每人自身的“惑”、“业”所致。“惑”指贪、嗔、痴等烦恼,“业”指身、口、意等活动。“惑”、“业”为因,造成生死不息之果。佛陀根据四圣谛提出十二因缘,谓“无明”(无智)缘“行”(善恶行业),由不懂佛教“缘生法”之理,故有种种世俗思想行为生起。“行”缘“识”(心识),“由引业力,识相续流,如火焰行,往彼彼趣,凭附中有,驰赴所生,结生有身”。“识”缘“名色”(名称与物质);“名色”缘“六处”(五感官与意识);“六处”缘“触”(感官与事物的接触);“触”缘“受”(由接触而产生的感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生存);“有”缘“生”,“生”缘“老死”。此十二支为一总的因果循环链条,每两支间顺序成一对因果关系,而配合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又可概括为两重因果:由无明、行二“支”作为过去因,识、名色、六处、触、受五“支”则成为“现在果”;由爱、取、有三“支”作为“现在因”,生、老、死,则成为“未来果”。此称“三世两重因果”。据称,人一有生命之个体,在未获“解脱”前,均须依此因果律于“三世”、“六趣”中生死流转,永无终期;人们的贫富贵贱寿夭等差别,以及存在于社会中之中不平等,即植根于此。为了摆脱上述生死轮回之苦,佛陀提出“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人经过八正道,即依经、律、论三藏,修恃戒、定、慧三学,彻底转变自己世俗欲望和认识,超出生死轮回的范围,达到这种转变的最高目标,叫做“涅盘”或“解脱”。这些说法,包括在“四圣谛”、“十二因缘”、“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等最基本的教理之中,成为以后佛教各派教义的基础。
佛教在因果报应和修行解脱方面主张“四姓平等”,反对“婆罗门第一”,主要受到刹帝利、吠舍种姓的支持而得到传播。随着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佛教大致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公元前六世纪中叶至四世纪中叶,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传承其教说,为原始佛教;从公元前四世纪中叶,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和戒律产生认识分歧,分裂为许多教团,后称为十八部或二十部,为部派佛教;公元一世纪开始为大乘佛教(它把以前的佛教称为小乘),分为中观学派和瑜伽行派,七世纪以后,大乘一部分派别同婆罗门徒混合形成密教。十三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本土趋于消失,十九世纪后又稍有复兴。
根据某些学者的观点,佛教可分为三大部派,即古代部派、大乘佛教和密教。各大部派之下又有若干支派。
〖古代部派〗:上座部是古代佛教的主流。这一派不着重探讨形而上学问题,而强调研究人的精神与物质的组成因素。认为人只有了解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组合形式和作用,以及培育某些因素和仰制另外一些因素的方法,才能达到阿罗汉的解脱境界。在阿育王时期公元前273--前232年)从上座部分出说一切有部。上座部注重三藏中的《经藏》。说一切有部则重视《论藏》,认为一切事物实有,但不承认是永恒不变的存在物。四、五世纪世亲所著佛教哲学典藉《阿毗达磨俱舍论》就是根据说一切有部的论藏所撰。此论是中国(包括西藏)佛教教理的主要根据。经量部重视三藏中的《经藏》,认为业力因素(行)非实在体,瞬息即逝,消逝以后,立即再现,产生新力。人凭借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此派认为过去和未来,就直接意义而言,都不存在。此派教义是唯识宗的先驱。
佛教于释迦牟尼逝世当年在王舍城召开第一次结集大会,会上在戒律问题上发生分歧,产生弥沙塞部。此派不承认有经历生死轮回的生命。法藏部于公元前二世纪或前一世纪初脱离弥沙塞部而成。此派在三藏经典之外,增加《菩萨藏》和《陀罗尼藏》二藏,并认为人纯粹是有名无实之物,因为人除了心物成分之外别无他物。正量部是从成立于公元前三世纪的犊子部分裂出来的一个部派,认为人是与其组成因素并不完全相同的本体。律宗奉三藏经典中的《律藏》立宗,强调遵守清规戒律,公元七世纪兴起于中国。。八世纪中国僧人鉴真将此宗传入日本。
〖过渡部派〗:大众部是一部分信徒于公元前三世纪从佛教主体分裂而成。此派主张戒律宽和,不重视佛陀在世言行,而强调佛陀超然于万物之上。这些观点后来由大乘佛教进一步加以发展。说出世部源出于大众部。该派认为,一切事物皆无实体,佛陀完全超出世间,他的历史事迹都是幻想。犊子部成立于公元前三世纪初。该派认为人真实存在,经历轮回生死,从一生到另一生,而其他万物皆无此特性。成实宗以《成实论》为依据,兴起于中国,传到日本。此宗主张一切事物只有名称,而无实体,过去己不存在,未来尚未兴起,现在瞬息即逝。因此,事物的联续性仅存在于幻觉之中。
〖大乘佛教〗:大乘佛教于公元一世纪兴起于印度,后传到中亚、中国、日本、印尼、及锡南(今斯里兰卡)。大乘佛教倡导“人法二空”,不以阿罗汉而以具有成佛本性的菩萨为理想表率,重视对众生的慈爱。菩萨甘愿把自己的善行功德转施于人,令他人受益。大乘佛教认为佛有三身,即化身、报身和应身。大乘梵文原文的音译为“摩诃衍那”。摩诃是“大”义,衍那谓“乘载”,或“道路”。自称能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大河之此岸达到菩提涅盘之彼岸,成就佛果,而贬称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为“小乘”。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小乘把释迦牟尼视为教主,大乘则提倡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并进一步把佛神化;前者迫求个人自我解脱,把“灰身灭智”证得阿罗汉为最高日标,后在宣传大慈大悲;普波众生,把成佛出世、建立佛国净土作为最高日标。在义学上,前者只否定人我的实在性,后者还否定法我的实在性。在修行上,前者着重于三十七道品的宗教道德修行,后者侣导以六度为内容的菩萨行。大乘佛教在印度本土有三个发展时期:(1) 初期大乘,约一世纪至五世纪,集中阐发“假有性空”的理论,逐步形成由龙树、提婆创始的中观学派,(2) 中期大乘,约五世纪至六世纪,出现以讲如来藏缘起和阿赖耶缘起为特点,集中阐发万法唯识的各类佛经,从中形成由无著、世亲为始祖的瑜伽行派,(3) 后期大乘,七世纪后,佛教义学逐步衰微,密教起而代之,至十三世纪初在印度绝迹,大乘佛教的主要派别,除上述之外,尚有华严宗、天台宗、净土宗和禅宗。传出印度本土的大乘佛教,属北传佛教。
密教:真言宗密教以大日如来为主要崇拜对象,修持通过身、语、意三密相应而即身成佛。密教与后期大乘佛教的曼荼罗乘有密切关系,七至八世纪由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金刚从印度传入中国。九世纪初,日本僧人空海将此宗自中国传入日本。
最后简述一下中国佛教。佛教在西汉之际由印度通过中亚细亚传入中国。经历两千年传播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教派,对中国古代哲学、道德、文学、艺术等产生广泛影响。东汉末安世高等传播佛教小乘毗昙学和禅定理论,三国吴对娄迦谶等传播大乘空宗的般若学,这些译师的佛经与当时道术方士思想相结合,使佛教传播渐广。魏晋时大乘空宗般若学得到门阀士族提倡,又在与玄学结合中得到流传,形成“六家七宗”。此后,宣传佛性学说的涅盘学也得到社会广泛重视。在此期间道安(334--385)的禅学和般若学,慧远(334--416)的法性论和因果报应论,僧肇的不真空论,道生的佛性论影响较大。南北朝时佛教更广泛传播,宋文帝(407--453)、梁武帝(464--549)等都大力扶持佛教,梁武帝几乎把佛教抬到国家地位。北朝曾发生北魏太武帝(408--452)和北周武帝(543--578)两次“灭佛”之举,但总的说在资助评经、修建寺院、开凿石窟等方面,仍十分突出。当时佛教学者重视讲诵佛典,专攻不同经论之风大盛,出现一些知名经师、论师,如涅盘师、成实师和毗昙师等,并形成学派。隋唐佛教进入鼎盛时期。寺院经济发达,为佛教宗派的形成提供了经济基础。译经规模扩大,水平提高。佛教领袖又多是广览群经、佛学渊博的学者,这些条件促成了佛教宗派的创建。思想上独树一帜,组织上自立门户、自成体系的佛教集团相继崛起。一时教派林立,壁垒森严竞相争逐。出现了三论宗、天台宗、律宗、净土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密宗和三阶教。其中富有哲学理论色彩的是三论宗、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和禅宗。后来禅宗青原行思一系形成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南岳怀让一系形成伪仰、临济两宗、合称“五家”。中国佛教宗派还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家。唐武宗灭佛(会昌法难),许多宗派一厥不振。宋以后禅宗和净土宗仍在流行。一些佛教宗派思想为宋明理学所摄取,日益与儒道相融合,使佛教渐趋衰徽,辛亥革命后太虚等通过办学和发行刊物发起“佛教复兴运动”。
在西藏地区发展起来的喇嘛教是中国佛教重要一支,唐初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提倡佛教。佛教在与当地苯教斗争中逐步发展。九世纪中叶赞普朗达玛兴苯灭佛,佛教受到沉重打击。十世纪后期佛教开始复兴,陆续出现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等许多教派。元初忽必烈(1294年)敕封喇嘛八思巴为帝师(国师),从此上层喇嘛开始掌握西藏地方政权,逐步确立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十五世纪初,宗喀巴(1357--1419)进行改革,创立格鲁派(俗称黄教)。后来此派势力日益强大,并在清王朝扶植下掌握西藏政教大权。喇嘛教以佛教教义为基础,吸取苯敦的一些神祗和仪式,并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修行次第,形成藏密。它不仅流传于中国的藏、蒙古、土、裕固、纳西等族地区,还传入不丹、锡金、尼泊尔、蒙古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的布里特亚等地。
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内容最完备的佛教经典和佛教文化史料,汉译佛经和著述自东汉末以来逐代增加。藏文《大藏经》版本甚多,前后刻印多次。据德格版统计,该书共收佛教典籍4569种,除佛教经律论外,还有天文、历算、医药、工艺、文法、诗歌、美术、逻辑等多方面著述,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佛学和古代其他有关学科的重要文献。
我也是在网上搜的
参考资料:http:///Colleg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3
回答者: ss1987378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4 13:52
中国佛学网
回答者: zxkjwzh - 经理 五级 2-4 13:56
三界众生分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地狱道、饿鬼道;
出了三界的,就是罗汉;罗汉再往上修行,就成菩萨了,菩萨又有十地,是十种层次;菩萨再往上,就是佛,佛有很多种层次,无数无数,其中,人们常说的“如来佛”有很多种,“如来”是一种果位,比“如来”果位高的佛,有很多很多。
佛菩萨无数,名自然无数。但阿弥驼佛为“无量光、无量寿”,净空老法百师层做过开示,一切诸佛皆是无量光无量寿,阿弥驼佛是所有诸佛的本名。而其他诸佛菩萨之度名是阿弥驼佛的别名。这些别名都是佛菩萨教化众生的教学宗旨而定的。
佛经中有《佛名经》等诸经,不止一部,有介绍诸佛名称的。但不知问者求所有佛菩专萨名作什么?
只要把本佛阿弥驼佛相关经典研习明白,已足矣。再者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与娑婆世界(地球)最有缘,这是释迦佛属亲口所言,两大菩萨的修法也应当所有涉猎。
如来本是佛的代号,实际上佛有十种不同名称,如来是一种,佛是一种,世尊也是一种。不过,中国人搞惯了,经常把他们连起来,所以我们常常听到如来佛的称法。如来及佛是通称,等于我们中国称圣人,孔子是圣人、周公也是圣人、文王、尧舜都是圣人。圣人就是通称,而孔子、周公就是特称。所以一切佛皆称如来,像药师如来、释迦牟尼如来、阿弥陀如来等等,如来是通称,药师、释迦牟尼、阿弥陀等都是特称。
1、五方佛
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将其自身具备的五智变化为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代表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
2、竖三世佛
过去佛燃灯古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即中国俗称的如来佛;未来佛弥勒佛,弥勒意为“慈氏”,这是佛教菩萨名,《阿弥陀经疏》解释道“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名慈氏。修慈最多,名无能胜”。弥勒佛本是如来的弟子,为弥勒菩萨,居住在六欲天中的兜率天宫,在那里讲经说法,由于释迦牟尼佛预记他在兜率天寿命终尽时将下生人间,继之为佛,因此他又被称为一生补处菩萨,即下一辈子即可替补成佛的菩萨。由于他将来必定成佛,因此也被称为弥勒佛。
5、横三世佛:
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 十大佛弟子
毗婆尸佛 尸弃佛
毗舍浮佛 拘留孙佛
拘那含牟尼佛 迦叶佛
阿弥陀佛 弥勒佛
阿閦佛
药师佛 毗卢遮那佛
大势至菩萨 观世音菩萨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药王、药上菩萨 维摩诘
大梵天王 帝释天
四大天王 密迹金刚
韦驮 善财
龙女 龙神八部
大迦叶 君屠钵叹
舍利弗
东方珍珠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61宝光月严智威光妙音自在王如来
南方月严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花光游戏神通如来
西方锦宝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花开娑罗树如来
北方珍宝网覆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月殿清净如来
下方尊幢主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善寂智威光妙音自在王如来
上方善分别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数精进正住如来
琉璃光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药师琉璃光如来
顶髻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宝髻如来
无垢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垢生如来
寂静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善寂庄严如来
极乐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量光如来
莲上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莲花生如来
金刚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坚韧金刚如来
无忧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离忧如来
无畏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善息诸畏如来
妙观察慧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普净诸趣如来
离恶趣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息诸恶趣如来
无垢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净慧如来
君王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王慧如来
明月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垢满月如来
胜得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灭诸恶趣如来
善现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众生乐见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欢喜吉祥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旃檀吉祥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勇猛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尽摧众魔力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尸弃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护众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除迷信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迦那迦牟尼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迦叶如来
南方澄清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尽慧如来
南方平等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宝幢如来
南方悦意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垢光藏如来
南方极喜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幻变能净称如来
南方乐信妙法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云护如来
南方外道处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狮子游戏王如来
南方花幢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山王超胜如来
南方护宝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普护妙法顶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释迦牟尼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月光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尽净诸趣王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净眼王如来(心咒:达雅他,匝吉匝吉加那匝吉索哈)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良象香光明王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吉祥花如来(心咒:达雅他,布白布白色布白索哈)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山王如来(心咒:达雅他,达热达热、达绕讷班得索哈)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明灯山王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宝王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宝髻顶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量寿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毗婆尸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众宝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释迦牟尼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摄持诸法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不可言测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比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边法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不可思议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住力力力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畏十力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三世主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导众大师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普斩束缚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波罗蜜多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已越诸世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彻离轮回相续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三昧解脱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如虚空无缘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众内法王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摧四魔众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如独子父大慈如来
世世死亡,无论生在何处,但愿都能恒常面见佛陀,现证佛性,趋至大涅盘。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宝髻如来
过去无数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二万日月灯光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三万燃灯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六十太子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千万无疑光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数光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一切化身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功德如日月清净光明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龙王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雷音云王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清净光明王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山王天顶饰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垢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慧海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贪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离厌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至胜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菩提花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除疑沉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清净胜解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普善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加持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语无量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畏力王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如意幢灯光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坚固金刚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大悲力王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慈藏王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庄严王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身色普显光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智光不动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伏诸魔王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慧力王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极喜无恼光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量语妙音王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诸法无碍王如来
过去一至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俱胝那由他十万恒河沙不可数一切如来
东方明灯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宝源如来
此宝源佛等东方世界尽恒河沙数住世说法之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同名宝源如来
具宝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妙宝如来
珍宝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妙宝主尊如来
香馥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宝生如来
光芒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宝光如来
顶幢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宝顶如来
尽现功德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宝光普照如来
现喜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不动如来
无量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大光如来
美花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量妙音如来
无尘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甘露妙音如来
难化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大称如来
安乐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边称如来
水晶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宝光如来
光明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得大乐如来
宝光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星辰灯光如来
安乐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谛实妙音如来
纯金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边无垢如来
妙音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皎月如来
日光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月光如来
无垢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垢光如来
琉璃光明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清净光如来
善得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日光如来
觉支庄严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边珍宝如来
莲花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莲上如来
逾诸忧害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支上如来
具藏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微妙金光如来
珍珠璎珞普净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梵天自在王如来
明月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金光如来
明灯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金源如来
具蜜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龙自在王如来
如月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百花芳香自在王如来
星王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娑罗树王如来
具力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勇坚部刃除烦恼如来
吉祥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现吉祥藏如来
香涂海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散无量香如来
龙现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狮子妙音如来
扬嘎瓦德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大力精进出离如来
善住海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胜藏如来
具光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鼓音王如来
明月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月上如来
善住旃檀柱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胜花如来
善住赡部河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世间灯如来
光明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名火如来
东方普严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宝基如来
东方佛陀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永恒涅盘如来
东方山王面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痛慧如来
东方离贫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显现无量幻化如来
东方如嘎匝兰达妙衣触柔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镇妙高山如来
东方平等妙吉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妙宝象如来
东方宝生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聚宝吉祥如来
东方离不净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不退转轮宝永义吉祥如来
东方住清净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普明净得如来
南方解脱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日月灯如来
南方戒光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须弥山如来
南方妙金色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山王明如来
南方具光明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如山王如来
南方得一切力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普香如来
南方无垢光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显现普净如来
南方具法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法上如来
南方行王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香自在王如来
南方谛实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大功德如来
南方具大庄严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香光如来
南方无垢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发光如来
南方普喜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量光如来
南方具藏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放光如来
南方冰珠石果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月灯如来
南方最妙香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月光如来
南方杲日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明月如来
南方金宝光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火光如来
南方具光明色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尊胜妙音如来
南方尊胜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胜行如来
南方战胜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众上如来
南方七宝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莲花部如来
南方皓月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莲花妙音如来
南方大威力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多宝如来
南方鲜花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狮子吼如来
南方阿兰若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狮子妙音如来
南方无忧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勇部如来
南方文殊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真受伏邪除疑如来
南方花香薰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眷如宝火如来
南方喜生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忧如来
南方生存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妙喜如来
南方月光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根源如来
南方铙钹妙高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量妙音如来
南方尊胜光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燃灯如来
南方香光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珍宝光明如来
西方极乐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量寿如来
西方善摧诸魔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尊胜如来
西方善毁诸魔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尊胜妙音如来
北方祥积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吉祥藏积宣王如来
北方金刚藏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金刚摧破如来
北方宝光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宝焰如来
北方沉香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月光如来
北方极喜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妙吉如来
北方善入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步莲如来
上方月上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金光威慑如来
上方喜诤晦色积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弥勒吉祥如来
上方具师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量上善逝王如来
上方须弥幢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湿妙象如来
上方妙证菩提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入无数精进吉祥如来
上方无执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密意说不尽如来
上方梵行庄严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痴香吉如来
上方阳光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吉祥月如来
上方胜法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分别光如来
上方行法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虚空光明如来
上方积善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净行顶如来
上方尊胜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善住宝藏寂静王如来
上方生精进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义成如来
上方愿力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慧隐吉祥如来
上方喜光泽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净语如来
上方檀香穴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琉璃藏如来
上方具宝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德宝威慑如来
上方无量功德吉祥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善住净德如来
上方不来声闻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宝光威慑塔如来
上方无二目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量有愧妙金吉祥如来
上方美莲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妙莲幻变吉祥如来
上方宝灯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净宝生吉祥如来
电光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电灯顶王如来
金多罗树庄严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多罗树王超胜吉祥如来
多罗树高耸入云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虚空法灯如来
善分别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生诸功德如来
胜贤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贤顶幢王如来
宝部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诸宝严相如来
东方驱诸烦恼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随救如来
南方除暗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初发心意行无畏超胜王如来
西方至境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伏怨骄如来
北方佛辩才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珍宝色光威慑如来
东北方摧魔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摧伏魔疑如来
东南方恒照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初发心不退转轮生吉祥如来
西南方金网覆盖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宝伞胜光如来
西北方正住超胜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调菩萨如来
上方作意无缘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惧离暗等持胜王如来
下方诸德庄严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初发心遣疑驱恼如来
东方无敌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普传吉祥如来
东方悦意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根顶幢王如来
东方喜爱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威慑胜称吉祥如来
东方诸门普入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战胜妙力如来
东方净积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功德普现庄严吉祥如来
东方无变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碍药王吉祥如来
东方辩才积满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步宝莲花如来
东方妙音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善住宝莲娑罗树王如来
东方无敌幢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名扬吉祥如来
东方见喜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普照如来
东方无现喜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战胜吉祥如来
东方极净聚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根顶幢王如来
东方离尘聚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显现无量功德自在王如来
东方无欺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碍宣说吉祥如来
东方金聚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步宝莲花如来
东方妙音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善住宝莲山王如来
东方具称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灯王如来
东方无厌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力坚义成密意如来
东方极乐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普念广称如来
东方无魔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慈饰吉祥如来
东方无断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善称妙吉祥如来
东方具种种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如须弥超胜妙力称吉祥如来
东方威光照耀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垂念有情称吉祥如来
东方金刚称喜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满意妙力称吉祥如来
东方诸德清净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功德越无量劫如来
南方功德宝严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功德宝严吉祥威蕴劫如来
西方加行离暗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诸法辩才庄严吉祥如来
北方离尘暗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量辩才庄严净行如来
东南方常乐庄严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云雷妙音如来
西南方无量功德庄严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日光妙吉祥威生如来
西北方弃恶趣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众威光王吉祥生如来
东北方离诸忧害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数俱胝劫普生如来
上方无量威光庄严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善妙纯金虚空定宣庄严吉祥威光生如来
下方集聚诸尘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诸法幻变威光生如来
东方珍珠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虚空吉祥无垢除尘最妙功德顶光莲花琉璃光珍宝色身胜妙香供身严饰顶髻出无量日光月光愿严幻化大庄严法界超胜无贪宝王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水天童子日灯月花珍宝金莲美如虚空身普明光严无碍轮坛城光射十方普照世界顶幢王如来
东方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一切庄严无垢光如来
南方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念辩才庄严如来
西方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垢月顶王称如来
北方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花严普明如来
东南隅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发光如来
西南隅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胜宝顶称如来
西北隅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照见无畏如来
东北隅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所畏惧如来
下方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狮子迅奋喉如来
上方出有坏应供正等觉金光威严离畏王如来
东方三昧庄严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三昧妙象吉祥如来
东方菩提藏严善妙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莲花妙吉祥如来
东方离尘积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日殿光明妙吉祥如来
东方自在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唯一宝伞微妙如来
东方净积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三昧微妙威慑吉祥如来
东方璀璨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宝殿威光超胜王吉祥如来
东方珍宝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宝花普照吉祥如来
东方珍宝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宝藏如来
南方悦音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果位无边威慑如来
南方胜妙香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胜香无边王如来
南方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妙宝如来
西方善分别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威力大光明如来
北方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妙宝如来
东方无忧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吉祥贤如来
南方欢喜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旃檀吉祥如来
西方妙贤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边光如来
北方不动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吉祥花如来
东南方明月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忧吉祥如来
西南方具顶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宝塔如来
西北方音声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吉祥花如来
东北方安乐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上中下神通游戏如来
下方广际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光明吉祥如来
上方月光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财吉祥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释迦牟尼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量寿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金刚摧破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光辉美莲绽放身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法幢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狮子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毗卢遮那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法光花开身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智光灿烂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月慧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克胜吉祥贤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尽净恶趣威光王如来
东方无敌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善名称吉祥王如来
东方妙宝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宝月莲花庄严智威光妙音王如来
东方圆满香积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
东方无忧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东方法幢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法海雷音如来
东方善住宝海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法海胜慧游戏神通王如来
东方琉璃光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药师琉璃光王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量光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不动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量寿智决定根王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宝王放大光明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毗卢遮那如来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义成如来
此外, 出有坏应供正等觉燃灯如来等三世一切佛陀
不动佛等十方一切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如来
释迦牟尼等贤劫一切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如来
安住十方三世之一切佛陀出有坏应供正等觉如来
文殊童子菩萨大菩萨
观世音自在菩萨大菩萨
金刚手菩萨大菩萨
弥勒菩萨大菩萨
虚空藏菩萨大菩萨
地藏王菩萨大菩萨
除盖障菩萨大菩萨
普贤菩萨大菩萨
文殊菩萨等六十位无比菩萨
贤护菩萨等十六位大士
弥勒菩萨等贤劫一切菩萨
十方三世所有住于十地之一切大菩萨